Nat Metabol:神经元中的“能量储备站”——甘油三酯或在大脑代谢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7-08 14:43
这一研究彻底改变了“神经元不储存脂肪”的传统认知,揭示了一个精密的脂质能量缓冲系统。近年来,全球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负担日益加重,和等疾病影响着全球超过5500万人,而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等罕见神经系统疾病也导致患者出现运动障碍和认知缺陷。传统观点认为,神经元几乎完全依赖葡萄糖供能,但如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能量代谢紊乱与神经密切相关,比如约30%的患者会出现认知能力下降,而HSP患者中携带DDHD2基因突变者普遍存在智力障碍和脂质堆积,这一矛盾现象引发了科学界的思考,即神经元是否拥有我们尚未发现的 备用能源 ?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Metabolism上题为 Triglycerides are an important fuel reserve for synapse function in the brain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进行的一项研究颠覆了传统认知,研究人员发现,神经元或能通过储存和分解甘油三酯(TG)来维持突触功能,而这一过程的失调可能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相关,这一发现不仅为理解大脑能量代谢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文章中,研究人员首次证实,神经元能够像肌肉和肝脏一样利用甘油三酯作为能量储备,他们重点研究了神经元特异性甘油三酯脂肪酶DDHD2,该酶的突变会导致HSP患者大脑中脂滴(LDs)的异常堆积;通过多维度实验,研究者揭示了神经元在突触部位动态能利用脂滴维持能量稳态的机制,从而就为解释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能量危机提供了关键线索。
DDHD2脂肪酶能定位到海马突触末端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了跨尺度实验策略,包括分子定位、代谢追踪、能量监测和功能验证;荧光和电镜研究结果显示,DDHD2富集于海马神经元突触终末,抑制该酶会导致脂滴在70%的突触部位堆积;而研究者通过红色荧光标记的脂肪酸(Red-C12)证实,电活动会促进脂滴中的脂肪酸通过CPT1转运至线粒体进行 -氧化。利用新型ATP传感器mito-iATPSnFR2实时研究显示,脂滴衍生的脂肪酸能在无葡萄糖条件下维持线粒体ATP水平达81.7%。在糖剥夺环境中,预存脂滴的神经元仍能完成突触小泡循环,而抑制CPT1则使该功能丧失。利用动物模型进一步验证后,研究者发现,在小鼠脑中急性阻断DDHD2或CPT1会迅速诱发其出现低体温状态,这就揭示了神经元脂代谢对整体生理的调控作用。
研究者认为,神经元能通过DDHD2持续分解脂滴中的甘油三酯来维持机体的基础能量供应,而电活动则能增强脂肪酸向线粒体的转运从而形成 按需供能 机制,这一通路的缺陷会直接导致突触功能衰竭和全身性能量代谢紊乱。 这一研究彻底改变了 神经元不储存脂肪 的传统认知,揭示了一个精密的脂质能量缓冲系统。该研究的突破性体现在三方面:首先,理论革新,研究者发现神经元具有类似外周组织的脂代谢能力,H3S28ph修饰或能通过表观遗传调控影响的转移潜能;其次,临床关联,相关研究结果为DDHD2突变导致的HSP、阿尔茨海默病(与ApoE脂代谢相关)等疾病提供了新的病理解释;最后,应用前景,研究人员揭示了调节神经元脂代谢可能成为改善脑能量障碍的新策略,比如开发靶向DDHD2的小分子药物等。
未来研究中,研究人员还将进一步解析神经元摄取脂肪酸的具体途径,以及脂代谢异常如何导致蛋白聚集和细胞死亡,这项开创性工作不仅填补了神经科学领域的知识空白,更为攻克神经退行性疾病打开了全新干预窗口。(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Kumar, M., Wu, Y., Knapp, J.et al..Nat Metab (2025). doi:10.1038/s42255-025-01321-x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Nat Metabol:神经元中的“能量储备站”——甘油三酯或在大脑代谢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5-07-08)
- 主论坛嘉宾日程公布!梁琼麟/孙伟 /严俊等嘉宾出席,2025(第五届)类器官大会北京站!8月29-30日即将开幕! (2025-07-08)
- Cell重磅:华人团队首次从iPSC构建出高度血管化的肺和肠道类器官,一作已回国加入中科院 (2025-07-08)
- Mater Today Bio:3D打印可灌注血管化皮肤模型亮眼登场!自带"营养通道",模拟伤口愈合超给力,药物测试更靠谱 (2025-07-08)
- 诺华首款新生儿及婴幼儿疟疾治疗药物获批 (2025-07-08)
- 黑龙江省集中带量推销药品进下层医疗机构、进平易近营医疗机构、进批发药店任务施行方案 (2025-07-08)
- 海南省印发《三医真实天下数据使用治理暂行方法》 (2025-07-08)
- 《自然·医学》:运动是改善疾病的“通解”!临床试验证实,对于身患两种及以上共病的成年人而言,运动有益,可提高生活质量 (2025-07-08)
- 国内“三甲”医院纷纷布局细胞治疗,脐带血免疫细胞治疗迎来新机遇 (2025-07-07)
- 告别乙肝,全球首个针对慢性乙肝的细胞治疗产品SCG101V获批临床 (2025-07-0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