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
![]() |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7-28 11:24
该研究解开了植物关键防御激素水杨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长期谜团,解析了植物中从苯甲酰辅酶 A到水杨酸的三步生物合成途径,并发现该合成途径在种子植物中高度保守。阿司匹林是世界上最常用的止痛药和消炎药之一,它由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制成,而水杨酸最初是在柳树的树皮中被发现的。1828 年,德国科学家Johann Buchner从柳树中提取出一种名为水杨苷(Salicin)的化合物,这是一种水杨酸衍生物,也是一种具有治疗作用的活性物质。
水杨酸的作用远不止是合成阿司匹林所需的一种分子,它在植物生物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一种重要的防御激素。然而,科学家们对于水杨酸生成所涉及的途径一直了解不全面。
2025 年 7 月 23 日,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跃林团队(刘亚楠、徐璐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了题为:Three-step biosynthesis of salicylic acid from benzoyl-CoA in plant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解开了植物关键防御激素水杨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长期谜团,解析了植物中从苯甲酰辅酶 A到水杨酸的三步生物合成途径,并发现该合成途径在种子植物中高度保守。
这一发现为解析不同植物类群(特别是主要粮食作物)的抗病机制差异提供了分子基础,为培育抗病性增强的作物品种提供了新方向和新靶点。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报道种子植物中水杨酸生物合成保守途径的鉴定。
研究团队以本氏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为模式植物,确定了水杨酸生物合成的三个关键步骤:
1)苯丙氨酸通过 PAL 途径生成苯甲酰辅酶 A(benzoyl-CoA),苯甲酰辅酶 A: 苯甲醇苯甲酰转移酶(BEBT)催化苯甲酰辅酶 A和苯甲醇(benzyl alcohol),生成苯甲酸苄酯(benzyl benzoate);
2)苯甲酸苄酯氧化酶(BBO)催化苯甲酸苄酯,生成水杨酸苄酯(benzyl salicylate);
3)水杨酸苄酯水解酶(BSH)催化水杨酸苄酯,生成水杨酸(Salicylic acid)。
水杨酸生物合成新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进一步证实,编码这三个步骤中的三种关键酶的基因(BEBT、BBO和BSH)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柳树、杨树、大豆(双子叶植物)和水稻(单子叶植物)来源的基因均能回补本氏烟草水杨酸缺失突变体的表型;
此外,研究团队在水稻中进行了OsBEBT、OsBBO和OsBSH基因的敲除实验,证实了这些基因是水稻中水杨酸生物合成所必需的。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揭示了水杨酸生物合成的全新途径,并揭示了这一合成途径在种子植物中高度保守。该研究为解析不同植物类群(特别是主要粮食作物)的抗病机制差异提供了分子基础,为培育抗病性增强的作物品种提供了新方向和新靶点。
值得一提,Nature同期还发表了两项关于水杨酸生物合成的研究论文。
2025 年 7 月 23 日,浙江大学潘荣辉团队、范鹏祥团队(王玉康、宋书言、张文轩为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期刊发表了题为:Deciphering phenylalanine-derived salicylic acid biosynthesis in plants(解析植物中由苯丙氨酸衍生的水杨酸生物合成过程)研究论文。
2025 年 7 月 23 日,浙江师范大学张可伟、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刘长军、浙江师范大学张艳军作为共同通讯作者(朱宝、张艳军、高蓉为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期刊发表了题为:Complete biosynthesis of salicylic acid from phenylalanine in plants(植物中苯丙氨酸的完全水杨酸生物合成)的研究论文。
水杨酸的作用远不止是制造阿司匹林所需的分子,它还在植物生物学中发挥着关键的防御激素作用。然而,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对于水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理解一直不完整。来自四川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的这三项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他们发现了三种关键酶,破解了这种关键防御激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的长期未解之谜。


- 相关报道
-
- 【早鸟票倒计时】2025类器官大会北京站亮点抢先看!顶尖嘉宾、全链条研讨,8月29-30日,邀您共绘产业新蓝图! (2025-07-28)
- 四川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2025-07-28)
- Cell:新研究揭示AAV病毒进入细胞的新型受体,有望开发出更安全更有效的新型基因疗法 (2025-07-28)
- 国度药监局对于盐酸氨溴索滴剂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布告 (2025-07-28)
- 安康“链”天下 中国医疗配备走出国内范儿 (2025-07-28)
- 2024年我国根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7282万人 (2025-07-28)
- 7月Nature杂志重磅级亮点研究成果解读! (2025-07-28)
- Science:靶向无序蛋白质的新方法可能预示着医学的新时代 (2025-07-28)
- 《细胞》子刊: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肺驻留葡萄球菌会通过分泌乳酸“假造”缺氧环境,促进肺腺癌的远端转移 (2025-07-28)
- 研究揭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新靶点 (2025-07-2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