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营销 > JITC:“旁观者”T细胞或能增强双特异性抗体的抗肿瘤作用

JITC:“旁观者”T细胞或能增强双特异性抗体的抗肿瘤作用

来源:100医药网 2025-08-20 15:34

本文研究通过对一例复发性DLBCL患者的治疗案例分析揭示了CAR-T细胞产品中的旁观者CAR-CD8+T细胞在双特异性抗体治疗中的潜在作用机制。

近年来,随着肿瘤治疗的飞速发展,细胞疗法和双特异性抗体(BsAb)治疗已成为血液系统恶性领域备受瞩目的焦点。作为一种常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大B(DLBCL)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DLBCL在非中占比高达30%~40%,且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预后极差,传统治疗手段的疗效有限。

CAR-T细胞疗法能通过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使其表达嵌合抗原受体从而特异性识别并攻击,为DLBCL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部分患者在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仍会出现疾病复发。双特异性抗体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治疗药物,能同时靶向肿瘤细胞和T细胞从而引导T细胞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在CAR-T细胞治疗后的复发患者中展现出一定的疗效。但目前对于其在经过CAR-T细胞治疗后的复发患者体内仍能发挥疗效的机制尚不明确。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上题为 Bystander CAR CD8+T cells in a CAR-T cell product can expand and enhance the antitumor effects of a bispecific antibody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日本爱媛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一例复发性DLBCL患者的治疗案例深入探讨了CAR-T细胞产品中的旁观者CAR-CD8+T细胞在双特异性抗体治疗中的潜在作用,为优化DLBCL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CAR-T细胞产品中的旁观者CAR-CD8+T细胞在双特异性抗体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对肿瘤治疗效果的潜在影响。研究对象为一位70多岁的复发性DLBCL患者,该患者在经过多线化疗及CD19 CAR-T细胞治疗后出现疾病复发。在治疗过程中,研究人员首先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临床评估,包括PET-CT扫描、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析等。在CAR-T细胞治疗后,患者体内CAR-T细胞主要表现为效应记忆T细胞(TEM)表型,且在复发淋巴结中检测到保留CD19和CD20表达的肿瘤细胞及具有效应表型的sCD19阴性CD3+T细胞。

患者使用艾可瑞妥单抗治疗的临床过程及T细胞克隆的时间分析

基于这些发现,研究人员选择使用epcoritamab(CD20 CD3 BsAb,艾可瑞妥单抗)作为后续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了3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但经过及时的对症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并在3个月后通过PET-CT扫描确认肿瘤完全缓解。为了深入探究旁观者CAR-CD8+T细胞在双特异性抗体治疗中的作用,研究人员采用多种技术手段,通过对患者CAR-T细胞产品及外周血T细胞进行T细胞受体 (TCR- )谱系分析,他们发现,产品来源的旁观者CAR-CD8+T细胞克隆在患者外周血和淋巴结中存活,并在双特异性抗体治疗后优先扩增。这些旁观者CAR-CD8+T细胞在治疗过程中表现出中央记忆(TCM)和效应记忆(TEM)T细胞的表型特征,且其TCR- 谱系在治疗过程中持续存在。

此外,研究人员还对比了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发现,CAR-T细胞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的表型主要为中央记忆(TCM)和效应记忆(TEM)T细胞,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CAR-T细胞产品中的旁观者CAR-CD8+T细胞在双特异性抗体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或能通过扩增和增强免疫反应来促进患者机体肿瘤的缓解。

本文研究通过对一例复发性DLBCL患者的治疗案例分析揭示了CAR-T细胞产品中的旁观者CAR-CD8+T细胞在双特异性抗体治疗中的潜在作用机制。研究者指出,旁观者CAR-CD8+T细胞在CAR-T细胞治疗后能够在患者体内存活,并在双特异性抗体治疗的刺激下优先扩增从而发挥抗肿瘤效应,这一发现不仅为解释双特异性抗体在CAR-T细胞治疗后复发患者中仍能发挥疗效的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也为优化DLBCL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从临床实践的角度来看,本文研究强调了在CAR-T细胞治疗后序贯应用双特异性抗体治疗的可行性和潜在优势。通过合理安排两种治疗手段的顺序就能充分利用CAR-T细胞产品中的旁观者T细胞资源来进一步增强免疫治疗的效果,这就为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然而,本文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样本量较小,仅基于单个病例的分析或无法完全代表所有患者的情况。(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Junichi Kato,Tatsuya Konishi,Takatsugu Honda, et al. ,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2025). DOI:10.1136/jitc-2025-01169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