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奇迹!基因编辑猪器官人体后存活超过6个月,刷新异种器官移植纪录 |
![]() |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9-10 11:00
该男子移植的基因编辑猪肾脏由 eGenesis 公司开发,该公司由乔治·丘奇、杨璐菡等人创立,通过 CRISPR 基因编辑解决了猪器官人体移植面临的两大障碍——免疫排斥以及猪逆转录病毒。现年 67 岁的Tim Andrews是一名终末期肾病患者,在今年一月份,他接受了基因编辑猪肾脏的异种移植,移植前,他已经接受了两年多的血液透析治疗,如今,他已在猪肾脏移植后存活了超过 6 个月时间,这也是猪器官异种移植后在人体内存活的最长时间。这一结果也是异种器官移植领域的里程碑。更重要的是,在移植了猪肾脏后,他不再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Tim Andrews在今年 1 月份接受基因编辑猪肾脏移植后出院
该男子移植的基因编辑猪肾脏由eGenesis公司开发,该公司由乔治 丘奇(George Church)、杨璐菡等人创立,通过 CRISPR 基因编辑解决了猪器官人体移植面临的两大障碍 排斥以及猪逆转录病毒。
器官移植后存活六个月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头六个月对于患者和移植的器官来说都是风险最高的时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和移植物排斥反应(即免疫系统攻击移植的器官)。六个月这个时间点标志着一切进展得非常顺利,下一个里程碑将是存活一年时间。
此前,接受基因编辑的猪器官移植后,存活时间最长的患者是一名 53 岁的美国女性Towana Looney,该基因编辑猪肾脏由Revivicor公司开发,共进行了 10 处基因编辑 敲除了 3 个猪免疫原性抗原(防止免疫排斥)和 1 个猪生长激素受体(防止猪器官长的太大),还敲入了 6 个人类基因(让猪肾脏更像人肾脏)。这个基因编辑猪肾脏在她体内正常工作了 4 个月零 9 天,因出现免疫排斥而被移除。
Tim Andrews移植的猪肾脏则经过了创纪录的 69 处基因编辑,这些基因编辑可分为三类
敲除了会引起免疫排异的表达聚糖抗原的 3 个基因(GGTA1、CMAH、B4GALNT2L);
敲入了 7 个人类基因以减少免疫系统的对抗(补体相关的CD46和CD55、凝血相关的THBD和PROCR、先天免疫相关的CD47,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和炎症相关的TNFAIP3和HMOX1);
另外 59 处基因编辑则是让猪逆转录病毒基因的所有拷贝失活。
此外,一位名为Bill Stewart的 54 岁男性患者也接受了这种基因编辑猪肾脏移植,目前已存活将近 3 个月。
在 20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期间,接受动物器官移植(包括猪和黑猩猩的器官)的人的存活时间从 4 分钟到 70 天不等。近年来,接受基因编辑猪器官移植的患者通常最多只能存活两三个月。首次存活超过 6 个月的案例证实了异种器官移植技术取得了大幅进步。
目前,大多数猪器官人体移植都是出于同情治疗而进行的,但现在,已有几家公司获得监管部门的临床试验批准,以进一步测试安全性和有效性。今年早些时候,美国 批准了 United Therapeutics 公司的基因编辑猪肾脏人体临床试验。今年 4 月份,eGenesis 公司获得美国 FDA 批准进行基因编辑猪肝脏的人体临床试验。而在本周,该公司宣布,它们获得 FDA 批准,将在多达 33 名 50 岁及以上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身上试验其基因编辑猪肾脏。
值得一提的是,在异种移植领域,中国科学家走在了世界前沿 率先完成了世界首例基因编辑猪肝脏的人体移植,以及完世界首例基因编辑猪肺的人体移植。此外,截至 2025 年 9 月 5 日,中国科学家完成的亚洲首例基因编辑猪肾脏人体移植,患者已长期存活超 6 个月(183 天),且状态良好。这些基因编辑猪器官由中科奥格开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Science:肠道内表面的细胞通过相互拉扯清除较弱的细胞 (2025-09-30)
- 逆转老花眼有新希望!Science子刊:注射这种脂肪酸,老年小鼠视力改善持续 4 周 (2025-09-30)
- Cell:细胞在线粒体局部产生两种蛋白质来支持能量的产生 (2025-09-30)
-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隐形陷阱”!《Cell》发现:错误的基因图谱正在误导决策 (2025-09-30)
- 中国首个且唯一获批治疗PFIC领域的非手术靶向药物奥德昔巴特在华上市 (2025-09-29)
- Science:母乳IgG参与小鼠新生儿免疫系统指导对肠道抗原的反应 (2025-09-29)
- Science子刊:二甲基色胺保护脑血管,减少神经炎症,有望用于治疗中风 (2025-09-29)
-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重大突破!Cell:发现"通讯杀手"蛋白,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对话崩了 (2025-09-28)
- 你喝的可乐、奶茶,竟成了癌细胞转移的燃料!《自然》子刊揭示果糖促癌新机制 (2025-09-28)
- 《细胞·代谢》:港中大/中山大学团队发现新型肝癌致病菌,可从肠道迁移到肝脏,吸附肝细胞表面,释放喹啉酸促癌! (2025-09-2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