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多发性硬化症与独特的口腔微生物组相关联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5-10-27 11:50
这些发现提供了迄今为止关于MS中口腔微生物、细菌功能和宿主代谢之间关系最详细的视图之一。尽管市面上充斥着各种益生菌、益生元食品和补充剂的广告,大多数人都对肠道微生物组 定居在我们消化道内的数万亿细菌、真菌和病毒 有所了解,并且认同维持肠道微生物组健康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的观点。然而,我们身体的其他部位也拥有各自独特的微生物组,研究人员现在正开始探索这些微生物生态系统在健康与疾病中所扮演的角色。
爱荷华大学医疗保健的研究人员对与症(MS)相关的口腔微生物组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遗传和代谢分析。MS是一种进行性自身性疾病,会损害大脑和脊髓的神经。他们发现,与健康个体相比,MS患者拥有一个独特的(菌群失调的)口腔微生物组。

该研究的资深作者、爱荷华大学病理学教授Ashutosh Mangalam博士说:"虽然肠道微生物组长期以来一直与MS相关联,但口腔微生物组 我们口腔中丰富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却远未受到同等关注,尽管它是人体内第二大多样化的微生物组,并且已被发现与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等炎症性疾病有关。" 这项新研究最近发表在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杂志上。
他补充道:"你的口腔可能比你想象的更能揭示你的整体健康状况。我们的研究表明,MS患者唾液中的细菌和代谢物存在可测量的差异。这不仅仅是损失了一些有益细菌;它表明MS患者的口腔生态系统出现了崩溃。"
虽然现有疗法可以减缓MS的进展(MS会导致肌肉无力、平衡问题以及视觉和思维障碍),但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从这项新研究中获得的知识最终可能帮助医生开发基于唾液的简单检测方法,用以发现或监测MS,并可能为开发替代或恢复健康细菌的新型MS疗法打开大门。
MS的特征: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富集
Mangalam和他的团队利用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了口腔中整个细菌群落的变化以及这些生物体产生的小分子(代谢物)如何可能影响MS。
他们分析了50名复发缓解型MS患者(MS最常见的形式)和50名健康对照者的唾液。与健康人相比,MS患者的口腔微生物组出现了紊乱。这种失衡主要表现为有益"早期定植"细菌(如链球菌属和放线菌属,它们是健康口腔群落的基石)的减少,以及具有致病潜力的细菌(包括具核梭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几种普雷沃菌属)的增加。
唾液的代谢谱(衡量患者和细菌产生的小分子的指标)也与众不同。MS患者体内一种名为亚牛磺酸的保护性代谢物水平降低,这种物质参与抗氧化防御和神经健康。该研究表明,亚牛磺酸水平的下降很可能与MS口腔微生物组中细菌的改变有关。

这些发现共同表明,口腔微生物和代谢的变化可能助长了MS中的炎症和疾病进程。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种名为"主题建模"的新型机器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够识别出以群落形式共存的细菌群。该分析揭示了健康个体独有的微生物网络,并显示有五个微生物群落在MS患者中显著丢失。这种丢失表明维持口腔健康的合作性微生物网络发生了根本性的崩溃。
Mangalam说:"这种多组学方法揭示了细菌组成、功能和代谢物谱是如何相互关联的,突出了可能塑造MS中炎症和免疫失调的特定细菌类群和代谢特征。这些发现提供了迄今为止关于MS中口腔微生物、细菌功能和宿主代谢之间关系最详细的视图之一。研究结果拓展了我们对MS的理解,超越了肠道和大脑,并凸显了口腔是免疫-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另一个重要场所。"
口腔微生物组为新的和疗法提供机遇
这些新发现可能带来诊断、监测甚至治疗MS的更好方法。由于唾液收集简单且无创,口腔微生物组和代谢组有可能成为监测疾病活动性或治疗反应的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例如,微生物组分析可用于创建MS的诊断特征谱,而测量唾液中的亚牛磺酸水平可能成为一种简单、无创的生物标志物,以辅助诊断或疾病监测。
此外,由于口腔微生物组比肠道微生物组更易于接触和操控,这些发现可能为一类新型的MS疗法打开大门,即通过替代或恢复健康细菌来改善疾病和患者预后。(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Rachel L. Fitzjerrells et al, , 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 (2025). DOI: 10.1038/s41522-025-00787-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东北林业大学,首次发表Science论文 (2025-10-27)
- 雷浪潮:建设生养敌对型社会 推进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2025-10-27)
- 第八届中国医疗东西立异守业年夜赛总决赛在津启幕 (2025-10-27)
- 三阴性乳腺癌迎“破局者”!J Hematol Oncol:现货 CAR-NKT 细胞三重绞杀肿瘤,成本直降90% (2025-10-27)
- Nature子刊:多发性硬化症与独特的口腔微生物组相关联 (2025-10-27)
- Oncogene:帕博西尼和泰拉格司他组合使用有望治疗结直肠癌 (2025-10-27)
- Nature Aging:胡洪波/张惠媛/吴玉章/胡佳团队绘制人类T细胞衰老图谱 (2025-10-26)
- Nat Metab:厦门大学林圣彩团队揭示葡萄糖感知通路的关闭是维持大脑髓鞘修复的关键 (2025-10-26)
- 登上Cancer Cell:恒瑞医药TROP-2 ADC药物,治疗晚期/转移性实体瘤的首次人试验数据发布 (2025-10-26)
- Science:肾脏应激源引起的线粒体DNA突变可能有助于预测未来的器官衰退 (2025-10-2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