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无聊可导致死亡 |
![]() |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无聊感强烈”者与感觉充实者相比,因心脏病或中风致死的可能性高出2.5倍,无聊因而可能是一个“折寿”因素。
无聊死。伦敦大学学院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系研究人员调阅1985年至1988年时年35至55岁接受“无聊感”调查的7524名公务员信息,追踪他们20多年后的健康情况。截至2009年4月,一些调查对象已经离世。
当年调查结果显示,每10名公务员中有1人曾在过去一个月内感觉无聊;感觉无聊的女公务员人数是男性的2倍多;年轻公务员和从事琐碎工作的公务员比其他人更易有无聊感。研究人员发现,当年感觉“格外无聊”者的死亡可能性比感觉充实者高37%。研究成果显示,存在充分证据,显现心脏病与无聊感相关。
恶习害。研究人员分析,生活不健康、感觉无聊的人可能养成吸烟酗酒等恶习,而这些因素会“折寿”。这让人联想美国热播电视剧《无聊致死》的开篇。男主角乔纳森?埃姆斯曾是作家,遭女友抛弃后心灵承受创伤,创作灵感日趋枯竭。他无处排解苦闷,在毒品和酒精中寻求安慰。
希普利建议,工作若无乐趣,就应在工作以外培养兴趣,不应借烟酒消愁。心理学家格雷厄姆?普赖斯持说,如果无法从生活中获取动力和灵感有无聊感,或者存在抑郁倾向,解决方法是把注意力从自身转向他人。“总以自己为中心的人应该考虑一下,”他说,“他们能为家人、朋友、同事甚至上司做点什么。”
充实乐。一些专业人士给感觉无聊的人支招,关键词是“改变”。譬如,可以做有意义的事,发现工作的价值。如果觉得工作没意义,干活自然提不起精神。要改变这种态度,就要适当调整职业规划,重新发现工作的价值。另外,业余时间可在医院或学校做志愿者,从服务他人中寻找健康快乐。
因生活有无聊感平淡而整天抱怨的人应该走出“舒适区”,学习新知识,可以在社区学校参加夜间课程班,就读有挑战性的课程。另外,应打破常规,增添“变数”。譬如,给多年未联系的老友打电话;找从未去过的地方旅行;去颇有名气但离家较远的的二手书店淘书。
重要的是,感觉无聊时不能坐着发呆,而应着手找事做。擦地板、洗衣物、健身、散步……这样做也许无法摆脱无聊感,却可以支配自身行为;一旦运动起来,无聊感会减轻,充实与健康随之而来。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国家疾控局:“五一”假期前后全国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可控 (2025-04-23)
- 谷雨节气将至 专家支招科学养生与疾病预防 (2025-04-21)
- 高尿酸痛风会引发肾病 应严格尿酸管理 (2025-04-21)
- 面对阿尔茨海默病 如何抵御“脑中的橡皮擦”? (2025-04-07)
- 专家呼吁:多方聚力共促阿尔茨海默病早诊早治 (2025-04-01)
- 春季如何预防疾病?江西组织专家专业解答 (2025-03-21)
- 体重管理年来了!“小胖墩”如何“减负”? (2025-03-20)
- 出现这些症状需特别注意 别把花粉过敏当感冒! (2025-03-14)
- 春季谨防带状疱疹,专家支招科学预防 (2025-03-05)
- 世界肥胖日:儿童肥胖不止“肥胖”这么简单 (2025-03-0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