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器械的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 |
![]() |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虽然全球经济衰退,但医疗器械行业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近年来,美国医疗器械工业增长率为在6%-7%,欧洲的医疗器械工业增长率也在3%以上。日本经济增长率为在3.5%,而医疗器械工业增长率达8%。
IT技术的发展及其与医疗技术的结合,造就出许多创新且有效的新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B超、CT、核磁共振、直线加速器、超声定位体外震波碎石机、神经电位诊断系统、正电子断层扫描机及伽玛照相机等一批尖端精密医疗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增幅十分惊人。
与药品相比,医疗器械产业对投资公司有着更大的吸引力,这是由于医疗器械公司由初创到成熟与投资基金的投资周期相吻合。
一般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由初创到成熟大约需要5-7年的时间,这正好与投资基金的投资周期同步。而对医疗企业来说,此周期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这对于投资公司来说似乎是太久了。
医疗器械生产集中度逐渐提高,医疗器械行业经济规模逐渐扩大,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涌现,医疗器械产业已逐渐成为我国先进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数据显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年销售额已达548亿元,且以每年9%的速度不断增长。2006年,国内医疗器械的市场容量预计超过600亿元。
现代医学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信赖于先进的医疗设备的诊断,在发达国家,医疗设备与医疗产业和制药业的产值在体相当。
而在我国,前者产值只是后者的1/5,这种比例的严重失调预示着医疗器械与器械产业在我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医疗器械已经成为医药保健品类商品中第二大进出口商品。
2005年中国医疗器械出口继续快速增长,出口额高达36.79亿美元,同比增长32.48%,进口额为37.86亿美元,同比增长15.3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区医院的发展需要购置新的仪器和设备,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医疗器械,尤其是高端的大型医疗器械,还在相当程度上依赖进口。若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进口替代,对患者来说则可降低看病费用,对于中国本土的医疗器械企业来说,也是很好的发展机遇。
一些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投资者进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步伐。首先,中国的医疗器械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多偏小,尤其是企业核心管理层多不稳定,人员更迭过于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其次,中国本土医疗器械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淡薄,有时企业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有时企业不善于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再次,与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缺乏稳定性也影响投资;最后,投资的退出机制很不完善。

- 相关报道
-
- Trends Neurosci最新综述:腹侧被盖区(VTA)——压力下的“情绪指挥家” (2025-07-27)
- 不顾作者强烈抗议,Science期刊撤稿了这篇15年前发表的颠覆性论文,“砷基生命”尘埃落定 (2025-07-27)
- Science:一种经过改造的肠道细菌有望对抗肾结石 (2025-07-26)
- Science:人类首次实现 用“专属食物”精准遥控肠道内的活体药物 (2025-07-26)
- Science子刊:一种新发现的lncRNA可能解释了2型糖尿病患者肌肉量减少的原因 (2025-07-26)
- 中国药企如何“智闯”沙特? (2025-07-26)
- 马来西亚医疗旅游理事会推出MYMT 2026,打造马来西亚首个医疗旅游年 (2025-07-25)
-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MRI导航精准放疗——让高剂量直击肿瘤顽固区,疗效提升还不伤正常组织 (2025-07-25)
- 研究发现乳酸穿梭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并参与2型糖尿病进程 (2025-07-25)
- 癫痫手术步入毫米时代,仁济多学科联手“机器人+激光”精准消除脑内病灶 (2025-07-2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