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疗器械行业 > 医疗器械领域的变形金刚

医疗器械领域的变形金刚

  在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公司首席运营官郑刚的眼中,医疗器械是一个有生命的领域。“一台智能化的医疗器械设备,不仅有“眼睛”有“手”,还有能够思考的大脑。”他说。“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便是一台有生命的“变形金刚”。在这台半人高的乳白色机器上端,有两块方形显示屏。“这就是机器人的“大脑“,医生设计的治疗方案通过这里输入。”按下启动按钮后,“手臂”便会严格依照“大脑”发布的指令,进行手术。

 

  这个看似个头不高的“变形金刚”,事实上威力巨大。北京和延安相距949公里,在2006年3月,正是依靠“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在两地间完成了我国首例“髓内钉远端锁定异地遥控操作手术”。“当时,通过远程控制中心,身处北京的骨科专家与远在延安的医生,实现了实时对话。这就像电视台的多地现场直播:手术室里的每一步进展,两地专家都能够同步跟进。”郑刚说。

 

  通过电脑传输,现场的手术图像会清晰显示在千里之外的屏幕上。于是,身在异地的专家能精准指导基层医生的手术刀。有了这台“变形金刚”,医生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在天智航公司内,便有这样一处模拟智能化手术室。室内,正对大门的是一块电视屏幕,医疗器械用来为手术医生提供手术图像。手术室隔壁,是一间敞亮的远程手术指导中心。指导中心正前方是由16块电视屏幕组成了一整面屏幕墙。

 

  除了解决了“距离远”的难题,“变形金刚”的另一大优势是解决了“高精度”的难题。“手术中,对每一个步骤的准确性要求都很高。但是人工操作有很多不足,首先由于术中辐射的原因人眼不能长时间观看;其次手术结果会受医生的状态、心情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很容易导致手术中的偏差。但机器操作则不存在这些问题。将设定好的手术方案输入后,“机器手“会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医生只需要严格按照机器人的指令执行手术操作即可。”他说。

 

  其次,由于这种新型医疗器械没有订价和使用收费标准,更没有进入医保目录,医院在采购中也面临很多尴尬。“即使医院买回去给患者进行手术,后期收费也名不正言不顺,新医疗技术进医保目录的难度很大,周期很长。”令郑刚骄傲的是,来自欧美的诸多一流医疗器械公司看过这些小“变形金刚”后,也不禁“啧啧”称赞。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