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营销 > 卫生部官员建议以医养医控制医疗费用上涨过快_医药资讯

卫生部官员建议以医养医控制医疗费用上涨过快_医药资讯

“要尽快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以医养医’控制医疗费用过快上涨。”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昨天在宁波作报告时这样表示。 前不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报告》,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刘新明说,尽管医改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人民健康水平也不断提高。 “但不可否认,现在群众对看病难、看病贵反映比较强烈。”刘新明表示,造成这些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下降。他说,政府办医疗机构的目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收费低廉的基本医疗服务,但在改革进程中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了市场化倾向,公益性质淡化。 由于财政投入的减少,使相当多公立医疗机构出现了“以药养医”的局面。刘新明举例说,如果一家医院运作费用需要100万元,通常这100万元由政府财政补贴、医院技术劳务所得和药品利润组成,事实上,医院的前两项收入很少,上世纪80年代初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财政补贴占30%左右,现在只有6%到8%。 “以药养医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刘新明建议,要么提高政府财政补贴,要么提高医生技术劳务所得,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才能堵住“大处方”,解决“看病贵”的现象。 刘新明表示,医疗卫生改革是世界性难题,包括发达国家在内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医改大方向就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和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找准公平与效率的平衡点。新闻背景:卫生部《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1993年-2003年门诊费用及变化情况1993年-2003年住院费用及变化情况未治疗患者:因经济困难未治疗比例 卫生部日前公布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显示,我国医疗服务费用增速超过了人均收入的增长,医药卫生开销已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但近五成的居民生病不看医生。 1993年、1998年和2003年,我国曾先后进行了三次卫生服务调查。去年的调查表明,过去的5年,我国城乡居民年均收入水平分别增长了8.9%和2.4%,而在年医疗卫生支出上,城乡居民的支出分别增长了13.5%和11.8%。 由于经济困难和就医不便,城乡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下降,有效需求发生转移。本次调查发现,我国有48.9%的居民生病不去看医生,有些人自己买药吃,还有人压根儿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在去看了病的患者中,经医生诊断该住院治疗却未住院的也达29.6%。 调查分析认为,生病未就诊、未住院且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的患者中,有38.2%是由于经济困难;应该住院而未住院患者中,70%是由于经济困难。城乡低收入人群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达到了41%,远高于一般收入人群。 另外,在部分边远地区,卫生资源不足,居民就医不方便,如贫困地区有18%的家庭距最近的医疗机构超过了5公里,有1/4的家庭到最近的医疗机构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转载自《北京娱乐信报》)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