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安全标准漏洞导致食品药品安全危机

安全标准漏洞导致食品药品安全危机


  最近食品药品安全出现了很多问题,现在“问题胶囊”之事未平,“问题蜜饯”、“问题茶叶”风波又起,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频发,对社会心理造成的冲击恐怕已远远超过这些东西本身的毒性。
 
  
  国人对食品药品不安全信息的承受度正接近极限,但既然有问题,发现肯定比不发现要好,公开肯定比不公开要好,食品药品行业的净化,依然有赖于媒体监督的继续给力,国家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存在漏洞。当然,这种给力要建立在客观理性、就事论事的基础上,揭黑打假不是去夸大渲染样样都有毒、什么都不能吃的恐慌。
 
  
  我们相信,绝非所有食品企业、制药企业都有问题、都“黑心”,但眼下最令人不安的,是安全事故曝光后的一些事情。我们看到,问题产品的涉事企业,认错道歉的少,召回产品的更少,相反,胡搅蛮缠、喊冤叫屈的调门很高。最常见的辩解是:“检测标准不同”,自家产品其实“没有超标”、“吃了没事”,自己反倒是“受害者”云云。本是惩恶利器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竟某种程度上成了塞责的挡箭牌。
 
  
  我们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有漏洞,这是事实,比如现行的茶叶卫生国标中农药残留限量指标明显偏少,在仅有的几个指标上农业部跟卫生部的标准还“打架”,明摆着给某些人装傻留了空子。但更多时候,符不符合标准不是必须跑到实验室里摇晃一堆试管、对照一摞标准条款才能搞清楚的科学问题,而是凭常识常理、凭基本良知一望即明的是非问题。说白点,用皮革下脚料兑生石灰制成的工业明胶能做成胶囊给人吃吗?腐烂变质、乱放添加剂、用动物饲料袋装着的蜜饯能给人吃吗?即使最终通过检测证明这些产品还不至于伤人,在定量分析中符合某种标准,它们的性质依然是不安全、不道德的,对这样的生产者,对这样的产品,就该早早一棍子打死,毫不留情。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