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药物进入研发瓶颈期 |
![]() |
随着精神疾病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弥补系统神经学研究成为最新研究方向,但是近期精神疾病药物研究进入了瓶颈期。
近年来,由于寻找精神疾病全新候选药物困难重重,以及难于准确预测其未来的临床疗效,制药企业对该领域的投资不断缩减。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在于精神疾病药物的临床前开发缺少基本的概念性框架和指导原则,而这对于促进药物靶点选择,以及临床前和早期临床评估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立分子/细胞机制和神经元回路功能,以及这些神经元回路与行为/认知过程之间强有力的联系,将有助于解决精神疾病药物开发中面临的挑战。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精神疾病药物开发主要致力于提高已上市药物的疗效,如用于治疗抑郁症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能调节剂等。然而,令人欣慰的是,该类药物的疗效达到了一定水平,而精神疾病的遗传学和分子神经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另外,研究也开始转向确定特殊药理学上易控制的特定分子靶点,如离子通道或G-蛋白偶联受体。更为重要的是,该类靶点所产生的兴奋并非由已知精神障碍的功能紊乱所产生;相反,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发,这些因素包括与特定功能有关的大脑区域产生的某种“兴趣”表达形式(特别是患者的这些表达形式发生改变时)和关键神经递质调节水平的能力等。随后,新的研究方法在多种不同的动物疾病模型和行为学任务中得以证实。当然,这些动物疾病模型和行为学任务同样适用于目前已上市和已知作用机制的药物。
然而,由于多种精神疾病药物在临床试验中相继遭遇失败,因此很难准确预测目前处于临床前研究的药物是否具有新的作用机制。目前精神疾病药物研发在很多方面依然不能令人满意,如特定靶点的选择,这些靶点、已修饰的神经元回路和预期的行为学效应(如症状缓解等)之间仍旧缺乏坚实的联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该受体被认为是改善精神分裂症认知症状的重要靶点。对动物采用α7nAChR刺激可提升听觉-运动门控系统,而精神分裂症听觉-运动门控系统是缺失的,因此α7nAChR备受关注。但是,在精神分裂症认知性障碍患者中,听觉-运动门控系统缺失是如何反映其神经元回路功能的尚不明确,且几乎没有证据表明α7nAChR激动剂是如何影响这些神经元回路的。
总之,精神疾病药物开发的思路与传统的开发策略相悖,传统的策略一方面在分子机制上着重论证药物的效果,另一方面观察行为效应,却很少将两者结合形成系统。两者相结合的思路可能更具有挑战性,且比传统研究方法耗时更长,但最终一定更有投入-产出效率。

- 相关报道
-
- Nature子刊:朱孝峰/邓蓉团队揭开铁死亡传播机制,带来抗癌新靶点 (2025-04-20)
- Nature子刊:清华大学江鹏团队揭示巨噬细胞代谢重编程提高抗病毒免疫能力 (2025-04-20)
- Cell:致命蛋白如何变身守护者?DNA双螺旋破解神经退行之锁 (2025-04-20)
- 帕金森病治疗的“巨大飞跃”!两篇Nature论文齐发:干细胞在临床试验中安全、有效治疗帕金森病 (2025-04-19)
- 《神经元》:中国科学家发现,大脑中的免疫细胞ILC2可以促进卒中的后神经修复! (2025-04-19)
- 基金委窦贤康主任:改善流动编制和兼聘人员监督管理,规范与依托单位、科研人员的“亲清”关系 (2025-04-19)
- 吃肉还是吃糖?《自然》子刊:操控食欲的神奇分子或能影响寿命 (2025-04-19)
- Nat Genet:科学家成功绘制出新型细胞图谱,有望揭示神经母细胞瘤肿瘤微环境的显著改变 (2025-04-18)
- 中国整治“神医”“神药”等告白乱象 (2025-04-18)
- 国度药监局召开药品网络贩卖平台企业合规指导任务会 (2025-04-1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