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医疗“特需服务”应设限

医疗“特需服务”应设限

  近日发布的新医改方案中有这样的规定:“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而现实中,一些公立医院热衷于搞“特需服务”,诸如出钱多的VIP患者挂号免排队,又如为一些支付能力强的患者提供条件更优越的病房等等。这类“特需服务”已备受社会争议。

  不可否认,在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还相当有限,公众的基本诊疗需求还无法得到满足,不能让患者感到满意的前提下,“特需服务”的存在的确显得不合时宜。不难想象,当有限的医疗资源以特需服务的方式专供富人群体时,无疑令本就不足的医疗资源更显得捉襟见肘。从这个角度来看,新的医改方案对公立医院的“特需服务”设置上限,明文规定其不得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无疑值得期许。

  不过,在笔者看来,假如“特需服务”的所指,仅仅局限于公立医院VIP服务的话,恐怕还并不足够。除了要限制公立医疗的“看钱下菜”之外,公立医院“看人下菜”的情形其实更应得到足够的关注和约束。现实中,医疗资源的分配因为人的职业、身份、地位而有所不同的现象,其实更为严重,只不过相比大张旗鼓的“特需服务”,它显得更为隐蔽和内敛罢了,但是其对于公立医疗资源的占据更为可观。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则就是,一边是社会上还存在大量不享受基本医保的人,他们为了省钱往往有病也不看;而另一方面,一些领导干部和机关单位则享有公费医疗直接划账的待遇,看病住院的一切费用均不需要自掏腰包,只需刷公费医疗卡,便由财政直接转账。既然看病不用自己掏钱,“不花白不花,花了也白花”也就并不奇怪了。既然公费医疗卡少有额度的约束,拥有公费医疗卡的群体事实上成了公立医疗资源最大的获益群体,公立医疗资源也更多在为这一群体提供着更多毫无必要的“特需”服务。而当公费医疗更多地占据有限的医疗资源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对其他群体形成挤出效应,并导致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公与低效。从这个意义上说,公费医疗,尤其是直接划账式的公费医疗同样应该被视作“特需服务”而得到限制。

  不难看出,公立医院的“特需服务”不仅仅只有“看钱下菜”,而更多存在于不公平的医保体制所导致的“看人下菜”。只有医疗资源的分配真正对全体国人公平、公正,没有了身份、权力上的区别对待了,医疗资源才能真正实现公平的分配。从这方面看,医疗资源“看人下菜”显然不应被排除在特需服之外,而理应被规范和约束,至少也应设个上限。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