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营销 > 营销全程把控学术会议

营销全程把控学术会议

  开展学术推广会议是处方药营销的重要手段。如果药企采用代理制销售产品,那么开展学术会议必须要制药企业与代理商联合开展。大部分的学术会议要想获得满意的效果,承办方就必须建立学术会议ISO。

  学术会议ISO顾名思义就是建立学术会议执行及评估的标准。学术会议标准化可以强化会议的目的性,明确代理商与企业之间的分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会议成本,从而使会议效果最大化。建立学术会议ISO需要考虑会前准备标准、会中控制标准和会后评估标准三部分。

  1.会前准备标准:建立会前准备标准需要考虑开展学术会议的各个环节,设定相应标准,包括会议场地选择标准、参会人员选定原则、不同级别会议经费、会议物料的准备等相关方面。建立会前准备标准的意义在于,由企业统一设定后,一方面使得学术会议变得更为专业,帮助提升会议效果;另一方面,降低代理商开展学术会议的难度,提升代理商开展学术会议的积极性。

  2.会中控制标准:会中控制标准着重考虑会议开展期间各类可量化的指标,主要包括会议召开流程、会议演讲嘉宾、会议演讲大纲及演示材料、会议现场布置等。会中控制标准的关键在于会议的内容,毕竟学术会议以学术为主,从医生临床实际需要出发,以植入型广告的方式,把产品融入到临床诊疗知识中,潜移默化地实现信息传播。

  同一主题的学术会议通常举办多场,为确保学术会议效果,必须制定会中控制标准。此举旨在最大化还原学术会议效果,确保拷贝不走样。

  3.会后评估标准:会后评估标准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方面明确企业和代理商各自的职责,对产品的销量提升有直接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对每次会议效果进行评估,可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学术会议水准。

  会后评估标准最主要的指标是整体会议投入产出比。企业设定一定考核时限,由专人进行效果追踪,考核期结束后对会议进行评估打分。如果将会议分值与代理商奖励挂钩,在提高代理商积极性的同时,还能起到有效指导的作用。

  制定学术会议标准体系可以有效协助代理商召开高质量的学术会议,降低会议支出。江西天施康自开始全面实施学术会议的标准体系后,有效提高了学术会议效果,降低会议成本。同时,他们将会议结果与代理商奖励挂钩,有效增强了代理商开展学术会议的积极性。

  学术会议标准体系重新定位了企业和代理商之间的关系,即在目前的行业状况下,企业要立足发展,必须与代理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长补短,优化资源,才能实现共赢。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