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医疗器械如何突围? |
![]() |
市场研究显示,去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900亿元,占全球市场总额的4%至5%;未来10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还将保持15%以上的增长率。同时,最新数据表明,跨国医疗器械制造商的产品在我国大医院占有率超过了70%。
面对这一巨大“蛋糕”,“国字号”医疗器械怎样才能占领高端市场?
从仿创到原创,实现“突围”
据了解,居全球前三位的跨国医疗器械和设备制造商,其2005年销售额分别为231亿美元、170亿美元、146亿美元;而我国最大的本土医疗器械企业迈瑞医疗,当年的销售额只有5.48亿美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戎教授举例说,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可选用多个牌子的器械,但内中的陶瓷头核心技术,全部来自固定的两三家跨国公司。由此可见,“国字号”要想打入高端市场,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
专家认为,国产医疗器械创新过程应该循序渐进,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仿创、原创、突破和革新。所谓仿创,即指同一设计思路、适用同一适应症的不同产品。通过仿创逐步实现原创、开发自主核心技术,不失为一种“突围”途径。
避其锋芒,另辟蹊径
目前,进口医疗器械大多集中在以下医疗领域:CT、核磁共振等高档数字医疗设备,骨科脊柱和关节产品,心脑血管和心率管理产品等。“与进口医疗器械竞争,不必总是‘硬碰硬’。”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威琪教授认为,国产医疗器械不能一味跟着跨国企业的步伐走。
王教授说,当不少企业“眼红”跨国企业在高端数字医疗设备的进步时,上海阿洛卡医用仪器公司却走偏向中档的超声诊断仪器研发之路,在市场竞争中顽强胜出。可见,选择跨国公司尚未完全开发的领域,或可掌握竞争主动权。
专家认为,在肿瘤治疗领域,以超声热效应为原理的“海扶刀”(HIFU)虽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但迄今为止,国外在此领域的开发走得并不远,我国企业如能抓住这一良机抓紧研发,可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助推研发,需政策跟进
作为生物医学的一部分,医疗器械制造业需要医学、工程学的完美结合。戴戎教授认为,除了资金投入问题外,人才投入也是发展国产医疗器械的关键。
要助推国产医疗器械的发展壮大,政府还应有的放矢跟进扶持政策。一家医疗器械公司负责人坦言,政策应带有指导性,而非强硬的指令;部分产品报批的周期在整个研发周期中占去一半时间,严重拖了企业成长的“后腿”。
专家建言,政府在对本土医疗器械企业给予宽松的投融资渠道、优惠的财税政策之外,还应尽快完善落实政府采购办法,鼓励医疗机构使用本土产品,让有实力的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尽早“冒”出来。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JAMA子刊:7万余人韩国队列分析显示,乳腺癌幸存者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低8%,或与特定癌症疗法有关 (2025-07-06)
- Nature:人工智能助力认知科学!科学家用微型循环神经网络解锁大脑决策秘密 (2025-07-05)
- 迪哲医药舒沃哲®获FDA加速批准上市,系全球首款在美获批的EGFR exon20ins非小细胞肺癌国创新药 (2025-07-05)
- 长三角地域推动医疗安康协同倒退 (2025-07-04)
- 青海:“医保钱包” 完成职工团体账户跨省共济 (2025-07-04)
- JAMA子刊:首个临床试验显示,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单药即可快速有效改善难治性抑郁症 (2025-07-04)
- Nature子刊:新研究发现PIEZO2离子通道在冠状血管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2025-07-03)
- Cell:免疫“刹车”新突破!双特异性抗体为自身免疫病治疗按下“静音键”! (2025-07-03)
- 加科思BET抑制剂JAB-8263自免适应症IND申请获受理 (2025-07-03)
- 申报称中国安康科技家当已转向转型深入阶段倒退 (2025-07-0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