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子问题:35岁前戒烟可以抵消大量死亡风险!一项5万人的队列研究表明 持续吸烟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80% 戒烟越早 风险增加越少 |
![]() |
JAMA子问题:35岁前戒烟可以抵消大量死亡风险!一项5万人的队列研究表明,持续吸烟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80%,戒烟越早,风险增加越少。
来源:奇点蛋糕2022-11-04 11:04
这项在美国进行的全国性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吸烟与不同种族的男性和女性的死亡风险显著增加有关,戒烟与风险的实质性逆转有关。
吸烟被认为是一种有害健康的行为,也是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中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按此计算,中国15岁及以上的吸烟者有3.08亿人,烟草每年导致中国100多万人死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行动,这个数字预计到2030年将增加到200万,到2050年将增加到300万[1]。这凸显了加强控烟和戒烟教育的重要性。
虽然大家都知道戒烟应该是有益的,但是一方面戒烟是痛苦的,另一方面戒烟的益处缺乏直观的量化结果。
近日,一项新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网络开放杂志上[2]。美国癌症协会和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551,388名多种族美国成年人的前瞻性队列数据,发现与不吸烟者相比,当前吸烟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了180%。如果他们戒烟,越快越好。35岁前戒烟者与不吸烟者的死亡风险相同。
这个前瞻性队列来自于1997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国民健康访谈调查[3]。随访至2019年12月31日,每人平均随访11年。主要结果是由全因死亡率和癌症、心脏病和下呼吸道疾病引起的死亡。
香烟总数不超过100支的参与者被归类为不吸烟者,而吸烟超过100支的则为吸烟者。为了减少前瞻性分析中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除了报告每日或经常吸烟的人之外,还将去世前5年内戒烟的人归类为当前吸烟者。
在551 388名参与者中,243 787人(44.2%)是男性,307 601人(55.8%)是女性。按种族划分,其中13.7%为黑人,15.8%为拉美裔,64.5%为白人,6.0%均为其他非拉美裔。目前西班牙裔女性的吸烟率为9.7%,黑人男性为25.7%。
在随访期间,有74,870例死亡,其中38,078例(50.9%)为女性,36,792例(49.1%)为男性。从种族来看,大多数(71.6%)是白人,其次是黑人(15.4%)、西班牙裔(9.7%)和所有其他非西班牙裔(3.4%)。
总体而言,与不吸烟者相比,当前吸烟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了180%(RR=2.80),戒烟者的全因死亡风险远低于当前吸烟者。另外,与不吸烟者相比,35岁前戒烟者的风险在35岁至44岁之间没有显著增加(RR=1.03,95% CI: 0.99-1.07)。
男性(A)、女性(B)和总体(C)中不同年龄的当前吸烟者和戒烟者的全因死亡风险
按照戒烟的年数,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入组前戒烟5-14年的参与者风险增加72%,戒烟15-24年的参与者风险增加36%,戒烟25-34年的参与者风险增加18%,戒烟至少35年的参与者风险没有显著增加(RR=1.04,95% CI: 1.00
当前吸烟者的高死亡风险在男性(RR=2.70)和女性(RR=2.90)中相似,但没有性别差异。
根据种族的分组分析,尽管当前吸烟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因种族而异,但都有显著增加,其中白人增加最多,为200%,西班牙裔增加最少,为101%。同样,不管什么种族,戒烟都与死亡风险的显著降低有关。45岁前戒烟与持续吸烟的超额死亡风险降低90%有关,而戒烟
黑人(a)、西班牙裔(b)、白人(c)和所有其他非西班牙裔(d)的当前吸烟者,以及在45岁之前和45-64岁之前戒烟的人都有全因死亡的风险。
无论是全因死亡还是特定原因死亡,所有性别和种族参与者中戒烟者的风险都远低于当前吸烟者。考虑到所有亚组,戒烟与持续吸烟的额外死亡风险降低约80%有关。这些关联与癌症、心血管疾病和下呼吸道疾病的死亡是一致的。
研究人员还进行了
归因分析,在所有吸烟者中,估计有44.0%的全因死亡、52.2%的癌症死亡、34.7%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和86.9%的下呼吸道疾病死亡可归因于吸烟,31.3%的男性死亡和22.3%的女性死亡可归因于吸烟。总的来说,这项在美国开展的全国性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在不同种族的男性和女性,吸烟都和显著的超额死亡风险有关,同时,戒烟与风险的实质性逆转有关。鉴于戒烟年龄和戒烟年限与死亡风险下降之间具有 剂量反应 关系,年轻时就戒烟,能够使健康获益最大化。
尽管近几十年中,全世界各地都在控烟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使得吸烟率持续下降,但吸烟仍然是目前最主要的可预防的死亡原因之一,凸显了更大公共卫生获益的潜力。对当前吸烟者的戒烟支持,加上预防下一代开始吸烟的控烟政策,可能能够在未来几十年内减少大量与吸烟有关的过早死亡。
参考文献:
[1] 《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编写组. 《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 2021(036-010).
[2]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97597
[3]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Available at: https://www.cdc.gov/nchs/nhis/nhis_questionnaires.htm. Accessed: March 7, 202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思齐圈2025第十届「MMC医学市场年会」,重磅启幕! (2025-07-07)
- 线粒体转移是癌症转移的隐形推手?!最新Nature 科学家揭秘肿瘤转移背后的新机制! (2025-07-07)
- 县医院医生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发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论文,为脑中风治疗带来新策略 (2025-07-06)
- 显著肿瘤消退!福建医科大学发文:发现结直肠癌肝转移潜在治疗新通路 (2025-07-06)
- Nature Methods:解锁细胞3D迷宫——AI新视角,看清生命最微观的动态建筑 (2025-07-06)
- Cell:开发出LoxCode技术,可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追踪细胞命运 (2025-07-05)
- Cancer Cell:胡国宏团队首次揭示,化疗会唤醒休眠癌细胞,导致癌症复发转移 (2025-07-05)
- 研究破解马传贫疫苗致弱关键因素 (2025-07-05)
- 《科学》:分子胶重大突破!超1600个靶蛋白浮出水面,分子胶可降解蛋白范围大幅扩大 (2025-07-05)
- MC:复旦大学团队首次发现BAG2感知精氨酸缺乏,促进肿瘤存活的机制! (2025-07-0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