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垃圾短期存放时微生物抗性组和病原菌的动态变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
![]() |
来源:城市环境所 2022-12-08 13:15
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是提高资源化利用的前提。餐厨垃圾有机物含量高、湿度大,是微生物(特别是抗生素抗性细菌及病原菌)生长和繁殖的“热区”。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是提高资源化利用的前提。餐厨垃圾有机物含量高、湿度大,是微生物(特别是抗性细菌及病原菌)生长和繁殖的 热区 。然而,关于餐厨垃圾在经工艺处理前(含收集、分类、转运等过程),短期存放时造成的微生物风险问题尚未被关注。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利用高通量定量PCR结合Illumina测序技术,将四种典型食物类型的餐厨垃圾(蔬菜、鱼、红烧肉、米饭)存放于室温(28-29℃)一段时间后(3-30天),追踪其中的抗性基因、病原菌、细菌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餐厨垃圾所含的抗性基因种类繁多,含171个ARG和32个MGEs,且储存过程ARGs的丰度显著增加至126倍。此外,研究共检测到5种含毒力因子的致病细菌,特别是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在整个储存过程持续存在;同时检测到致病真菌如曲霉菌(Aspergillus)、青霉菌(Penicillium)、镰刀菌(Fusarium)等。就食物种类而言,动物性食物垃圾所含ARGs的丰度和病原菌的种类更高,表明存在更高的微生物风险。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提出,MGEs和食物类型是影响餐厨垃圾腐败时抗性组和病原菌的主要驱动因子。该成果对剖析餐厨垃圾循环利用时的微生物风险,提高餐厨垃圾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研究成果以Temporal variation of antibiotic resistome and pathogens in food waste during short-term storage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研究工作得到国家和福建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餐厨垃圾短期存放时微生物抗性组和病原菌的动态变化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Nat Biomed Eng:用“声波画笔”调控大脑!新型全息超声技术有望打开人类神经疾病治疗新大门 (2025-10-07)
- 《神经元》:短期高脂饮食也同样危险!科学家发现,两天的高脂饮食即可激活小鼠大脑特定抑制性神经元,导致认知受损,恢复正常饮食可逆转 (2025-10-07)
- 相分离研究登上Nature:超越转录调控,mRNA协调易凝聚蛋白稳态 (2025-10-07)
- 动辄百万美元奖金,这些科学大奖想要与诺贝尔奖竞争:它们含金量如何? (2025-10-06)
- Nature:T细胞耗竭的悖论——并非“精疲力竭”,而是“生产过剩”引发的蛋白毒性风暴 (2025-10-06)
- Cell:沉默的基因组,喧嚣的转录场——解密结核菌适应性的隐藏驱动力 (2025-10-06)
- Nature:谁掌控了人类生命的第一个开关?一个被“驯化”的逆转录病毒的自白 (2025-10-06)
- 三个月,改写生命!全球首例帕金森病实现功能性治愈 (2025-10-05)
- AJP:迄今最长时间真实世界安全性分析显示,艾司氯胺酮鼻喷剂的安全性与临床研究和产品说明书中已确定的一致 (2025-10-05)
- Nature子刊:谭蔚泓/邱丽萍团队开发核酸适配体武装的单核细胞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2025-10-0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