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肥胖也有“后遗症”?科学家发现,即使减肥成功,肥胖仍然会通过表观遗传影响先天免疫,促进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 |
![]() |
开始讲研究之前,咱们先简单了解一下年龄相关视网膜黄斑变性(AMD)这种疾病。
AMD是全世界范围内不可逆失明的主要原因,虽然有发现一些风险基因位点,但是并没有明确的致病基因突变,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环境因素在AMD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AMD早期,比较明显的一个症状是在视网膜下色素上皮形成的名为玻璃膜疣的不溶性细胞外沉积物,里面含有各种脂质、蛋白质、微量元素和各种炎症因子。这肯定是免疫系统的重点排查对象,所以也会有常驻视网膜的小胶质细胞以及从外地赶来增援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
不过,和其他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一样,AMD中的炎症、免疫等系统是失调的,巨噬细胞不能及时清除掉玻璃膜疣,就会进一步引发更严重的病理反应,最终造成组织损伤,并导向晚期AMD。
晚期AMD可以分为新生血管性AMD(nAMD)和非新生血管性AMD,80%会发展为视力丧失的都是nAMD,在nAMD中会出现黄斑下脉络膜的异常血管生长,这种症状被称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后续的各种严重病理表现乃至失明,可以说都是CNV的锅。
除了局部的免疫反应之外,AMD的进展也会受全身炎症的影响。在所有可干预的风险因素中,肥胖是仅次于吸烟的第二大危险要素。腰臀比每增加0.1,晚期AMD的风险就会增加75%,真的很吓人。
那么减掉身上的脂肪,能逆转颓势吗?
小鼠又来替我们遭罪了。这个实验设计可以说是非常惨无鼠道,先让雄性小鼠享受11周60%的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再回到10%的常规饮食持续9周来瘦身。
说是常规饮食,我觉得这就是万恶减脂餐,不然一下胖3倍,怎么能说瘦就瘦回正常呢?总之,这二十周过去,小鼠们胖了又瘦,最终和一直在吃减脂餐的对照组小鼠体重回到同一水平线,胰岛素和糖耐量等指标也都基本一致。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思齐圈2025第十届「MMC医学市场年会」,重磅启幕! (2025-07-07)
- 线粒体转移是癌症转移的隐形推手?!最新Nature 科学家揭秘肿瘤转移背后的新机制! (2025-07-07)
- 县医院医生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发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论文,为脑中风治疗带来新策略 (2025-07-06)
- 显著肿瘤消退!福建医科大学发文:发现结直肠癌肝转移潜在治疗新通路 (2025-07-06)
- Nature Methods:解锁细胞3D迷宫——AI新视角,看清生命最微观的动态建筑 (2025-07-06)
- Cell:开发出LoxCode技术,可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追踪细胞命运 (2025-07-05)
- Cancer Cell:胡国宏团队首次揭示,化疗会唤醒休眠癌细胞,导致癌症复发转移 (2025-07-05)
- 研究破解马传贫疫苗致弱关键因素 (2025-07-05)
- 《科学》:分子胶重大突破!超1600个靶蛋白浮出水面,分子胶可降解蛋白范围大幅扩大 (2025-07-05)
- MC:复旦大学团队首次发现BAG2感知精氨酸缺乏,促进肿瘤存活的机制! (2025-07-0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