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这个基因突变的人,吃糖不长胖,还很健康,轻松拥有6块腹肌 |
![]() |
来源:生物世界 2023-02-03 09:49
研究团队表示,他们希望这项研究成果能为开发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症的新药奠定基础。天生的蔗糖酶-异麦芽糖酶基因突变能够实现更好的脂肪平衡,降低体重,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酸甜苦辣,这四种味道之中,当属 甜味 老少咸宜,也最受人们喜爱。糖是甜味的直接来源,它不仅能让食物更为可口,同时也是身体的重要能量来源。而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奶茶、蛋糕亦或是可乐都含有大量的糖分,给我们带来 甜 的感受。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糖类的消费量也在迅速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是肥胖率和龋齿的飙升。不仅如此,高糖饮食还会增加许多健康风险,包括肥胖、、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和等等,还会加速衰老,诱导精神疾病,甚至促进癌症。
如果人能够随意吃糖或含糖食物、饮料,而又不会导致健康问题,那该多幸福?
实际上,还真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具有较低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和水平,他们往往非常健康,腹部脂肪较少,很容易拥有6块腹肌。而且,吃糖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害处,也不会因此长胖。
2021年12月,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Gastroenterology期刊发表了题为:Loss of sucrase-isomaltase function increases acetate levels and improves metabolic health in Greenlandic cohorts的研究论文。
研究团队对这些吃糖健康的人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他们携带了蔗糖酶-异麦芽糖酶基因突变,普通人会吸收血液中的糖分,而出现这种基因突变的人,糖分会直接进入肠道,肠道菌群将其转化为短链脂肪酸乙酸盐。而之前的研究已经证实乙酸盐可以降低食欲、增加新陈代谢、增强系统。
研究团队首先在格陵兰人中验证了这一基因突变,携带这一基因突变纯合子的人,他们具有较低的身体质量指数(BMI)和胆固醇水平,他们往往非常健康,腹部脂肪较少,很容易拥有6块腹肌。而且,吃糖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害处。
接下来,研究团队在小鼠上进行了验证,敲除了小鼠的蔗糖酶-异麦芽糖酶基因,与正常小鼠相比,敲除该基因的小鼠,在相同饮食下,血浆葡萄糖水平更低、乙酸盐水平更高,体重增长更低。
为什么格陵兰人普遍存在这种基因突变
据估计,大约有2%-3%的格陵兰人(因纽特人,也被称为爱斯基摩人)携带这种基因突变,出现这种相对广泛的遗传变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他们数千年来与世界其他地区不同的饮食习惯。格陵兰岛靠近北极,终年严寒,因此,格陵兰人通常吃鱼、鲸鱼、海豹、驯鹿的肉和脂肪,这些食物中含糖量极低。
数千年来,这种饮食习惯导致他们一直不需要从血液中快速吸收糖分,这就使得蔗糖酶-异麦芽糖酶基因突变得以遗传并扩大。而世界其他地区的人几乎没有这种基因突变。
这种基因突变对儿童来说很难
这种遗传变异对成年格陵兰人有明显的健康益处,但对他们的孩子来说却是个难题。对儿童来说,他们吃糖就会导致腹泻、腹痛和腹胀。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肠道菌群会逐渐习惯糖分,并将其吸收转化。
研究团队表示,他们希望这项研究成果能为开发心疾病和肥胖症的新药奠定基础。天生的蔗糖酶-异麦芽糖酶基因突变能够实现更好的脂肪平衡,降低体重,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如果能开发一款抑制蔗糖酶-异麦芽糖酶基因的药物,那么就可能会帮助更多的人拥有等强大的健康状况。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思齐圈2025第十届「MMC医学市场年会」,重磅启幕! (2025-07-07)
- 线粒体转移是癌症转移的隐形推手?!最新Nature 科学家揭秘肿瘤转移背后的新机制! (2025-07-07)
- 县医院医生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发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论文,为脑中风治疗带来新策略 (2025-07-06)
- 显著肿瘤消退!福建医科大学发文:发现结直肠癌肝转移潜在治疗新通路 (2025-07-06)
- Nature Methods:解锁细胞3D迷宫——AI新视角,看清生命最微观的动态建筑 (2025-07-06)
- Cell:开发出LoxCode技术,可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追踪细胞命运 (2025-07-05)
- Cancer Cell:胡国宏团队首次揭示,化疗会唤醒休眠癌细胞,导致癌症复发转移 (2025-07-05)
- 研究破解马传贫疫苗致弱关键因素 (2025-07-05)
- 《科学》:分子胶重大突破!超1600个靶蛋白浮出水面,分子胶可降解蛋白范围大幅扩大 (2025-07-05)
- MC:复旦大学团队首次发现BAG2感知精氨酸缺乏,促进肿瘤存活的机制! (2025-07-0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