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看好中国戒烟领域潜力 |
![]() |
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知名戒烟品牌先后进入中国。日前,强生公司宣布,在国内推出戒烟药力克雷尼古丁咀嚼胶和贴片。这是继诺华、辉瑞推出戒烟产品后,第三个,也是二度进入我国的国际知名戒烟产品。这充分表明了跨国药企充分看好中国戒烟领域的潜力。
两年之内三产品登陆中国
2007年底,制药巨头诺华推出戒烟新产品尼派(尼古丁透皮贴剂)。2008年12月,全球制药业老大美国辉瑞公司宣布,公司旗下号称全球唯一不含尼古丁成分的戒烟新药畅沛开始在中国市场销售。今年6月11日,强生公司则以非处方药的方式推出了戒烟药“力克雷”尼古丁咀嚼胶和贴片。较诺华与辉瑞的产品,力克雷的非处方药特性,大大提高了普通人群对戒烟产品的可及性。三大制药巨头纷纷推出戒烟品牌的原因只有一点---看好中国市场潜力。
“假设有17%的烟民也就是近6000万人要求解除对香烟的依赖,按每人戒烟费用500元计算,戒烟市场规模就接近3000亿元。显然,中国戒烟领域蕴涵巨大发展潜力。”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有关人士说。
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高级产品经理曾晓宁表示,中国有全世界最庞大的烟民,戒烟领域的潜力太大了。据她介绍,烟瘾本质上是一种对尼古丁产生心理依赖的慢性神经疾病,抽烟者一般需三到五次才可彻底戒烟,而复吸也非常正常。由于对上瘾原因了解不深,一般人戒烟效果并不好,也很少主动寻求药物戒烟。全球研究数据表明,吸烟多年的烟民凭借个人意志戒烟,只有3%的人能保持一年以上的戒烟成功率,而有效戒烟药的戒烟效果则是不使用药物戒烟的两到三倍。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力克雷二度进入中国。”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政府事务与传播总监吕晶说,力克雷曾以法玛西亚制药有限公司产品的身份进入过中国市场,但由于国内缺乏戒烟氛围,没有戒烟门诊,因此在中国上市后不久就退出了中国市场。“强生收购力克雷这个产品后,正逢国内提倡无烟奥运会、无烟世博会、无烟亚运会。我们感到,时机比较成熟了。”她说。
业绩飘红有赖市场培育
从长期看,中国有超过3亿的吸烟者,由于吸烟的不良效果将延迟30年后才显现,市场前景的确诱人。不过,从短期看,烟民药物戒烟意识不高、戒烟外部环境有待完善等原因将制约我国戒烟产品的发展。
北京市朝阳医院副主任医师肖丹说,中外烟民对待戒烟想法差异很大,这大大影响了戒烟市场的发展。美国四个吸烟者中就有三个想寻求戒烟,并很可能考虑药物戒烟。可国内的烟民中,真正想戒烟的人很少,采用药物戒烟的理念也远没有深入人心。她举例说:“非常可笑的是,一些国人甚至戒烟后,发现得了肺癌、心脏病,就将原因归咎于戒烟。”
业内人士表示,戒烟产品领域不同于其他产品,不能在短期内获得利润,没有实力的企业可能会打退堂鼓。曾晓宁也承认这一点。据她透露,强生戒烟药进入中国走的肯定是长期战略,未来还将在中国陆续推出不同口味的产品。
而一些戒烟药高昂的价格也让烟民望而却步。力克雷系列产品在国内的售价为65.6元至103.5元不等,一个完整的戒烟疗程花费大约需1500元左右。此外,药品毕竟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由于烟民们意志力不坚定,戒烟过程中难免出现复吸,治疗费用远远不止这些。据肖丹介绍,目前无论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戒烟产品都没有被列入医保目录,还属于自费药品。药物戒烟耗费数周、治疗费用较高,超出了我国一些经济尚不发达地区吸烟人群的消费能力。
FDA称戒烟药可致抑郁症要求药企进行标示
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要求辉瑞和葛兰素史克两家制药公司,在其生产的戒烟药包装盒上,附上“黑盒子”警告字句,以警示该药可能导致严重的精神问题,包括出现自杀念头。
这两种戒烟药是分别由辉瑞和葛兰素史克生产的Chantix和Zyban。
FDA发言人罗斯布罗格说,他们已经接获5000多起服药后出现抑郁、敌意和其他行为改变问题的报告。
他说:“我们不希望人们因为害怕而不敢服用这些药来帮助他们戒烟。我们只是希望他们能够留意服药后的情况。”
FDA也警告,Chantix也可能导致服药者失去知觉、精神错乱、头晕和肌肉痉挛。不过,FDA没有要求制药公司把这些副作用也标示在包装盒上。
当局无法把所通报的问题,与这两种戒烟药直接联系在一起,因为戒掉尼古丁瘾也可能出现类似问题。当局已要求制药公司进行更多临床试验,来确定该药对情绪的影响有多严重。FDA是在2007年11月首次向患者和医生发出警告,指Chantix可能导致精神错乱。此后,该机构一直收到Chantix会引起不良反应的报告。FDA有关人士说,在Chantix方面,他们总共收到98份关于服药者自杀的报告,以及188份服药者企图自杀的报告。至于另一种药物Zyban,共收到14份自杀报告和17份企图自杀报告。

- 相关报道
-
- Cancer Cell:张建军/吴佳/朱波团队发现肺癌的“癌前拦截”靶点——TIM (2025-05-11)
- Science: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人类肠道真菌可以逆转小鼠的肝脏疾病 (2025-05-11)
- 《癌细胞》:“上医治未癌”!华人科学家发现,针对TIM (2025-05-11)
- Cancer Cell:徐淼/李贵登/曹素梅团队通过T细胞测序,实现鼻咽癌早期诊断 (2025-05-10)
- 北京理工大学发表最新Cell论文,发现细菌抗噬菌体免疫新机制 (2025-05-10)
- 罗氏宣布投资超20亿人民币,在华新建生物制药生产基地 (2025-05-10)
- PNAS:每晚只睡4小时却精力充沛,新研究又发现了一个“高效睡眠”的秘密! (2025-05-10)
- Immunity:哈工大黄志伟团队揭示γδ T细胞感知磷酸抗原激活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 (2025-05-09)
- "愈见幸运孚"伤口周 :孚诺医药以科普领航,推动伤口护理科学化 (2025-05-09)
- 《细胞》子刊:1/3中国人受神经系统疾病困扰!首医/疾控团队分析我国近30年神经系统疾病负担,老龄化是主动驱动因素 (2025-05-0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