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医械借新医改破局 |
![]() |
在6月底举行的“2009国际生物经济大会暨第44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长姜峰在医疗器械论坛的主题演讲中表示,虽然新医改方案中较少提及医疗器械,重点在于药品供应保障等,但医改实施的结果必将给医疗器械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纵观全球市场,器械和药品的比例达到1∶1,而我国器械市场只有药品的1/3,从发展看应该有巨大的空间。最近几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市场的年增长率都达到了15%~20%,2008年,器械产值达到3000亿元规模。姜峰表示,最近这些年,政府对器械越来越重视,这从国家的五年规划中就能看出。
作为医药卫生领域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器械产业也必将受到新医改的影响。医改意见中有两处提到医疗器械:其一是要求加强器械流通和价格管控,另一处是作为推进医药卫生科技进步的一个内容,提出要“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器械”。虽医改意见着墨不多,但实际上国家加大医药卫生领域的投入,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首先受益的就是生产基础设施的器械企业。不仅如此,姜峰进一步分析认为,医改将对器械产业带来很大的提升作用,由于投入增加,需求增加,医院的消费市场在扩大,两方面的因素作用下,得益的将是医疗器械企业。
但目前,我国器械产业仍面临许多问题,如企业普遍带有急功近利的倾向,研发投入不够;企业多、小、散、乱,产业亟需整合等。与药品市场不同的还有,外资、合资产品占据我国75%的医疗器械市场,在排名前10位的医疗器械企业中,只有3家本土企业,外企占据着我国器械市场的绝对优势。虽然医疗器械的发展面临巨大的空间和机会,但在一些体制机制方面还有不完善、不科学的地方。对此,姜峰呼吁政府加大对医疗器械产业的重视,集中支持几个大的研发项目。
在整个产业发展的资源配置和分工协作上,姜峰认为国外的模式比较科学:小企业做研发、产品,有苗头后风险投资跟进,并和大企业一起收购小企业的项目和产品,共同来实现产业化,政府资金则用于支持基础研究。姜峰认为我国一直没有把政府、企业、风投、科研院校等资源关系协调好,“这是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最大的遗憾”。政府投入支持院所的研究,成果往往不能产业化,企业又花钱继续做同样的项目,而风投的眼光、门槛又太高,最后导致很多器械技术不能产业化,或者因为在第一阶段的市场销售失败而很快死掉。
医疗器械是综合性非常强的行业,姜峰还呼吁政府应拿出切实措施,鼓励国防、航天工业的“退役”技术转民用;出台切实的政策支持有实力的大企业发展;在政府采购、医院大型设备检查费用上,应对进口、合资和国产的设备给予同样待遇。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AMI Pharm推动AYP-101进入三期临床,开启减脂注射药新纪元 (2025-08-11)
- 2025 适合老人和小孩使用的消肿止痛药推荐榜 (2025-08-11)
- “颜值经济”正当时——聚焦注射医美领域的发展与机遇 (2025-08-10)
- Nature:特定RNA修饰或会促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 (2025-08-10)
- AD:中山大学团队发现,中国约60.3%的痴呆症可以预防! (2025-08-10)
-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新突破:邓宏魁团队首次实现利用人iPSC制备内分泌细胞类型完备具有低血糖防护功能的胰岛 (2025-08-10)
- 长征机器人手术中心5000例里程碑活动圆满落幕 (2025-08-10)
- 太极阴阳:北京大学王凯团队血管类器官研究登上Cell Stem Cell封面 (2025-08-10)
- Nature:癌症疗法新突破!NSD2抑制剂有望为肺癌和胰腺癌治疗带来新希望 (2025-08-09)
- 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国家实验室发表最新Cell论文 (2025-08-09)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