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新闻 > 药品降价让医药企业变相获利

药品降价让医药企业变相获利

  我们不难发现,几乎药品的每次降价,都会出现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被列入降价行列的药品先从市面上消失,不久换个包装、名称重新登场,而且价格要高于以前。降价药品如此“死去活来”,患者受损,医药企业、药商却是从中获利。


  中国各地10月22日起正式实施调整后的药物零售价格,与现行政府规定的零售指导价比,此次约有45%的品种价格作了适当下调,平均降幅12%左右;约有49%的品种价格未作调整,继续按现行价格执行;还有约6%的品种适当提高了价格。


  药品降价,这是一件好事,以前也出现过多次。但先前药品每次降价,往往都产生一种奇怪现象,列入降价行列的药品先是死去---从市面上消失,不久却被换一个包装、换一个名称,经过一番改头换面重新登场,而且价格比以前更高。降价药品如此“死去活来”,获利的是医药企业、药商,受损的却是患者。为了防止这种怪象重演当注意三点。

 

  一要严格审批医药企业推出的“新药品”。遭遇“降价死”后,一些药品之所以能变个脸“活”过来,关键是相关部门缺乏信息跟踪和反馈机制。如果主管部门能够从药品生产和经营的规律出发,牢牢把紧新药的审批程序,那么,低价药品的“死去”就不会那么容易,“活来”就更为艰难了。

 

  二要实行低价药品生产补助制度。在德国,对患者需要而且价廉的药品,在招标确定生产药企之后,为了确保医药企业的生产量和供应量,政府建立了一种补助制度,当药品出厂价与成本价出现差亏时,政府就给予药企一定补助。同时,对这些生产低价药品的药企,在税收方面政府还给予适当优惠,让药企有利可图,从而保证低价药品市场供给的充足性和持久性。


  三要加强构建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的公益事业属性。这些年来,一些被降价的药品之所以很快被市场抛弃,这与我国现行的药品生产销售制度密不可分。我国药品生产企业数千家,竞争非常激烈。为了生存和发展,当降价药品无利可图或少利可图时,医药企业让其“死去”就不可避免;药品销售渠道又往往掌控在以医院为代表的医疗机构手里,这些机构大部分又被国有企业所垄断。这种垄断经营模式,决定了医疗结构在选择药品时的强势地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他们当然愿意选择那些高利润的药品。


  可见,当务之急是让医和药两大体系彻底分离,只有这样才能让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变成真正的公益事业,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问题,真正的让老百姓从中获益。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