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乘坐飞机时应提高警惕 |
![]() |
作为目前最快的交通工具,乘坐飞机方便快捷,尽管空中旅行与乘车船旅行相比更为安全,但乘坐飞机还是存在着不少风险,须警惕突发急症,因为在机场和飞机上曾经多次发生过旅客猝死的意外事件。因此,要特别提醒那些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乘机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
老人病人乘机易出意外
去年,一位患肺癌的日本老年旅客来中国观光旅游。在返程的飞机刚起飞时,患者病情突然变化,飞机马上返航。当医务人员立即赶到机上进行救治时,患者呼吸、心跳已经停止。
今年2月底,一位患心脏病的旅客从温州乘飞机到北京,计划到某专科医院就医。下飞机后他突觉心慌、胸闷、心前区不适,随后呼吸、心跳停止。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赶到,立即给以心肺复苏、电击除颤可最终还是回天无力。
旅途中突发急症或猝死意外者,最多见的是四类人。一是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史的人。二是患病旅客乘机赴异地治疗或旅客在异地生病后,未经医生诊疗,急着赶回本地的人。三是年老体弱以及因时差原因过度疲劳的人。四是患上了经济舱综合征的人。
起飞降落对身体影响最大
长时间乘机人体的生理规律会受到干扰,因而会出现易疲劳、易激动、睡眠困难、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但绝大多数乘机者问题轻微。而对有基础疾病的旅客来说,可能就不那么乐观了。与飞行安全有关的生理因素主要是大气压,而大气压的降低又是高空气候最突出的特点。也就是说,随飞行高度增加可导致氧分压降低,从而造成人体组织和器官的氧含量降低。研究发现,飞机从2000米下降至海平面时会产生150毫米汞柱的压力差,所以飞机在起飞和降落的一瞬间,对人体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感冒者乘机要小心
根据我们在机场对旅客患病急救工作的体会,有以下几种情况建议旅客应加以注意,尽量不要乘机。
感冒者乘飞机易造成气压性中耳损伤,导致航空性中耳炎的发生。
高血压病患者应尽量把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这样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突发事件。
冠心病心绞痛反复发作者,一定要在症状消失,病情稳定两周以上,经医生检查同意方可乘机。
传染病隔离期未满者不可乘机。
极度衰竭和重病患者,如心、脑、肺、肝、肾等疾患发病期不宜乘机。
孕期在32周以上的孕妇不宜乘机,以防止发生早产、流产和胎儿宫内缺氧。
急腹症患者不宜乘机。
无陪护的精神病患者不能乘机。
醉酒者不能乘机。

- 相关报道
-
- 立秋养生要注意“三防一养”,避开这些常见误区 (2025-08-08)
- 国家卫健委:警惕“秋老虎”和换季健康谣言,养生莫信“偏方” (2025-08-08)
- 专家解读:强降雨后,如何预防传染病发生 (2025-08-05)
- 保卫人体“化工厂” 专家呼吁推动肝病早筛早治 (2025-08-04)
- 广东一周新增70例登革热病例 疾控中心提醒防蚊灭蚊 (2025-07-31)
- 中疾控: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 无人传人迹象 (2025-07-24)
- 急诊专家提醒:中暑急救,这些步骤至关重要 (2025-07-22)
- 广东疾控: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 发现的病例均为轻症 (2025-07-22)
- 暑期就诊高峰背后:运动不足成多种儿童疾病“共因” (2025-07-21)
- “三伏贴”究竟应该怎么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别提醒 (2025-07-1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