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医学科普书籍要谨慎小心 |
![]() |
日子好过了,大家也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可是放眼看,现如今统称为“养生类”的医学科普书籍,琳琅满目,却又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这几年,从有人写书捧胡万林为“当代华佗”,以后台湾“林光常博士”的《无毒一身轻》,到《刘太医谈养生》,再到最近的畅销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林博士”“刘太医”的神话早已破灭,他们几位也都被绳之以法,我们今天就专门谈谈《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以及相关的话题。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虽然卖了400万本,作者张悟本的门诊挂号费也高达2
000元,被称为京城“最贵的中医”,不过仔细看了书后却感到许多内容是完全错的,很多地方是在误导甚至是戕害百姓。
书中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及一般报刊上经常宣传的内容,如少吃油炸食物、炸东西的油反复用时间久了会有致癌物质等等,这些读者是容易接受的。因为他把正确的和错误的东西混在一起,更容易使读者认为他的“私货”也是对的。张悟本对正确的内容也作了些篡改,如“健康四大基石”中“戒烟限酒”被修改为“充足睡眠”,原因是其本人就喜欢抽烟,还辩称“抽烟后每晚吃白萝卜就抵消了毒性”,所以他绝口不提吸烟害人,说肺癌是因吃辣椒而不是吸烟。
书中有些内容则明显是错误的。如张悟本认为“高血压的并发症(心肌梗死、脑梗死等)是长期吃降压药引起的副作用”,又说“腹部手术会伤害人体元气,因此结直肠癌不能开刀”,还说“糖尿病并发症就是因为吃降糖药药物中毒所造成”。对这些东西,一般稍有医学常识的人一看就可以看出此乃大谬。那么,如何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呢?就吃他张悟本开的“百病一贯制”的“方子”,喝绿豆汤,生吃长条茄子、白萝卜、柿子椒。事实上,如果应该吃药的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随意停药,后果不堪设想,也肯定对患者健康不利。
其他所谓的养生书问题也不少。有一本《不生病的智慧》教人生吃泥鳅,结果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生吃泥鳅养生法”导致当地百余人患上寄生虫病;有的书教人看手相诊断“三高”(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还有不少书上介绍道听途说的养生偏方,如生吃鱼胆,结果导致人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如此等等。
有的读者可能会说,我用了书上介绍的这些方法的确感觉好些了!这让我想起60多年前听来的一个故事。有个人声称“发明”了生男生女的药水,孕妇喝了生男药水就会生男孩,“如果不灵验凭药瓶全额退款”。结果此人发了大财,其实那“药水”就是自来水。大家想想,孕妇不生男孩就生女孩,总有一半是对的。也就是说,骗子就是退赔一半的钱,还有一半钱就大赚了。道理就这么简单。
选择一本好的健康保健科普书,也是保卫自己的健康。关于如何正确选择“养生”“保健”书,洪昭光教授提出过三条标准:一是看写书的人是不是在相关专业里长期从事科研、临床和教学工作;二是看作者在本专业里有没有知名度和学术地位;三是看书的内容有没有科学根据,有没有临床对比和科学研究的结论,提出的观点应是有证可循的。总之,我们看到媒体介绍医学保健知识或是在选择科普书籍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有什么根据?有什么证明?有多少例子?是不是“百病一贯制”(胡万林的芒硝、林光常的山芋、马悦凌的生泥鳅和张悟本的绿豆)……切不可根据这个人“能说会道”,书卖得畅销而盲目相信它!不妨多听听正规医院有经验医师的意见。

- 相关报道
-
- 世界哮喘日:普及吸入治疗,推动哮喘全病程规范化管理 (2025-05-07)
- 专家:长期吃生冷食物和“苦夏减重”均不可取 (2025-05-06)
- 专家提示:重点儿童疫苗接种不可忽视 (2025-04-25)
-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科普疫苗接种关键五问 (2025-04-25)
- 发生运动损伤如何急救处置?专家解答 (2025-04-18)
- 吃叶黄素会导致干眼症吗?叶黄素能预防近视?专家揭秘 (2025-04-09)
- 世界唐氏综合征日:守护“唐宝宝”,用爱点亮希望之光 (2025-03-21)
- 如何避免罹患慢性肾脏病?专家:规律休息、不熬夜很重要 (2025-03-19)
- “减肥大计”席卷浙江大地 体重管理成春日新风潮 (2025-03-17)
- 国家版减肥指南来了!权威食谱,细化到地区,全是干货→ (2025-03-1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