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交替 养生重在“养收” |
![]() |
进入秋季后,阳消阴长。在中医看来,养生应当注意“养收”原则,避免元气外泄。早起有利于阳气舒展,而早睡则有利于收敛阴精,因此秋天应当早睡早起,饮食上要少吃辣椒、茴香等发散性食品。
据专家介绍,进入秋季后,人体的阳气渐收,阴气渐增,天气又干燥,要避免燥邪对身体的侵害,防止燥咳疾病的出现。由于暑热潜伏体内,所以不要过多过早的增加衣服,以免内热不得宣散,且秋季不宜发汗和催吐,这样会消耗津液使脏腑不安。秋季肺气旺,饮食应当减少辛味食品以防助长肺气,宜适当增加酸味食品使肝气得到补养,避免肺旺而伤肝。
中医将“风、寒、暑、湿、燥、火”称之为“六气”,时令不同感受的邪气也会有所不同,秋季主燥,正气不足的人很容易受“燥”气侵袭,而出现眼干、鼻干、口干、便秘等一系列以干燥为特征的疾病。造成这些症状的最根本原因是夏季流汗多,而秋季干燥的气候又加速了水分的蒸发。
为了预防“秋燥”侵袭,秋季人们更应该注意多喝水,以补充体内缺失的水分。宜食润肺食物如梨水、梨膏、鲜荸荠、麦冬、藕等润肺,或多吃点香蕉、柿子、菠菜、松子、鲜杏仁、花生、南瓜子、银耳、木耳、银鱼、蘑菇、芝麻以润燥。
此外,您还可选择中成药调理身体。同仁堂生产的生脉饮具有益气、养阴生津的功效,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自汗。生脉饮党参方中的党参性质平和,不燥不腻,长期服用,不至助火碍气。对于轻证、慢性疾病及高血压患者用之较宜;重症、急症、血压低则用人参方为宜。
生脉饮处方来源金代张元素的《医学启源》,人参方成分是红参、麦冬、五味子;党参方是用党参替代红参。生脉饮主治因温病热伤气阴,表现为倦怠气短懒言,口渴多汗脉微等症状;或因气阴不足,亡津失水,表现为心悸气短,脉微虚汗等症状;或因肺虚久咳,表现为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舌燥,舌红而干,脉虚细等症状。西医诊断为中暑、急性感染性发热性疾病、慢性气管炎、慢性咽炎,以及亚健康状态,凡出现气阴两伤之证,均可服用。
医生特别提醒,在服用该药期间,忌不易消化食物;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热邪尚存,表证未解者,咳而尚有表证未解者忌用;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 相关报道
-
- 立秋养生要注意“三防一养”,避开这些常见误区 (2025-08-08)
- 国家卫健委:警惕“秋老虎”和换季健康谣言,养生莫信“偏方” (2025-08-08)
- 专家解读:强降雨后,如何预防传染病发生 (2025-08-05)
- 保卫人体“化工厂” 专家呼吁推动肝病早筛早治 (2025-08-04)
- 广东一周新增70例登革热病例 疾控中心提醒防蚊灭蚊 (2025-07-31)
- 中疾控: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 无人传人迹象 (2025-07-24)
- 急诊专家提醒:中暑急救,这些步骤至关重要 (2025-07-22)
- 广东疾控: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 发现的病例均为轻症 (2025-07-22)
- 暑期就诊高峰背后:运动不足成多种儿童疾病“共因” (2025-07-21)
- “三伏贴”究竟应该怎么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别提醒 (2025-07-1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