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被滥用的比例究竟有多大 目前还存有争议 |
![]() |
小小的心脏支架,如同一把撑开的伞,使心脏供血恢复畅通、生命得以延续。然而近年来在我国,这把“生命之伞”却因滥用而备受诟病。
使用增长快,价格悬殊大
因相对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心脏支架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治疗,但其使用量的过快增长已引起普遍关注。
心脏支架被滥用的比例究竟有多大,目前还存有争议,但一些本不该使用支架的患者被植入支架,却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国际共性现象。2012年,在南京举办的相关国际会议上,美国、意大利等国的心脏病专家说,几乎每个国家都存在这一情况,欧洲的比例为10%~15%,中国则更高。
中国医疗外科植入专业委员会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之前的几年,我国心脏介入支架手术每年增幅基本处于50%,2008年增幅才开始放缓。2000年我国心脏介入手术仅2万例,2011年已增至40.8万例。
受访人士称,支架使用量的增长,与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增长有关。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被称为癌症之后的“第二杀手”,据卫生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随着患者群的扩大,心脏支架手术也越来越多。记者接触到的北京一家医院的医生,每天要做二三十台心脏支架手术。
北京阜外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告诉记者,对心脏支架的手术费用,国家有明文规定,参与一次治疗,主治医生拿到手的诊疗费也就是数百元,其他医护人员更少。但支架本身的价格就复杂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个几毫米大的支架,国产和进口价格悬殊。不久前,山西一位患者术前被告知:国产支架的价格七八千元,进口的数万元,两者差别在于残次率不同。谁也不敢拿生命去赌,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进口支架。
近年来,一些心脏支架生产企业的营销战线更是直接到达医生本人。个别医院和医生为追求经济利益,为一些不适宜做支架手术的患者植入了支架。一个支架带给医院、医生的利润究竟有多大,一些业内人士对此避而不谈。
支架使用有隐患,是否滥用难界定
山西临汾市58岁的患者孙庆平,这些天来辗转几家医院、经过几位医生问诊后,对于该不该做支架没了主意:有医生建议他不仅要做而且要尽快做,有医生却说不用管、病情无大碍。
记者接触到的很多患者,都面临类似困惑。这种现象看似只是医患信息不对称的结果,实际上却是对医生医术、执业理念和医德的考量。
“心脏支架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但术后一般都要配套服用抗凝药物,这类药物有引起出血的可能;支架本身也能造成血管堵塞,而且一旦植入就取不出来,给患者带来的压力与不便是伴随其后的。”山西省心脑血管医院一位专家说。
据介绍,为将副作用降到最小,目前国际医学界已经研制出一种可吸收的支架。但如何减少不必要的支架使用,仍是很多国家都面临的难题。
受访人士认为,由于涉及谁来判定、判定标准等问题,支架是否滥用较难界定。“手术需要配合造影同时进行,患者是否需要使用支架、使用几个,都需要医生在极有限的时间里做出判断。而这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极有限时间,对医生的医德、医术是个严峻考验。阿
除了医术高低之外,不同的医生理念也不同。有的医生认为需要大修,有的认为能使它运行就可以,到底哪个是对的,是否存在矫枉过正,不好下结论。由于这些问题太专业,病人本人更是无法判断。在这种情况下,扩大支架使用范围的现象也存在,我国竟然出现一个患者被植入七八个心脏支架的案例。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专家吕济源介绍,过去的医学认为,患者血管狭窄达到70%就需要放支架,随着医学发展,人们发现血管弹性存在个体差异,有人即使狭窄到了80%,心脏也不缺血,并不需要放支架。
山西省卫生厅专家刘洋介绍,西医取向过度追求精细、探源、机械的特点已经引起国际医学界反思,目前更加关注从整体、宏观上对症治疗。很多实例也证明,一些冠心病患者完全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嗜好等来缓解病情,如果适应症不明显,他们根本不需要在心脏内安放支架。
多措并举,严格管控
受访人士表示,随着一系列管控办法的实施,我国心脏支架滥用已经呈现下降势头,使用也更加规范,但治本仍需不遗余力。
从2007年至今,卫生部相继出台多个心血管介入诊断技术相关管理办法,对实施心脏支架手术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介入诊断项目实施“三准入”。办法明确要求,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取得资质的医疗机构和医师名单向全社会公布,并报卫生部备案,定期组织考核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取消资质并向社会公布。
“在三方资质上做出严格限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心脏支架手术的质量安全保障,实效也很明显。”刘洋认为,对心脏支架使用的有效管控,治本之策还要加强医疗从业人员的人文教育。医学如果专注于具体的操作领域而忽视了对患者病情的全面分析,将会消减整个社会对医学界的信任,目前相关课程设置在我国医学院校普遍缺失,应引起重视。
还有受访人士建议,参照发达国家的做法,对安放支架制订更加严格、更加具体的标准。如新加坡对支架的医保报销有严格的规定,超过3个支架医保部门则不予报销,实施手术的医生还要向专门机构陈述理由。南京目前已经引入了国际最新的支架使用判断标准,通过测试患者血流准确判断一个人心肌是否正常。当地一家医院使用这一标准后,放支架的病人减少了1/3。不过,目前国内引入这一标准的医院仅有上百家,测试费用也较高,做一次需要上万元,医保报销部分约不到1/6,很多患者还是难以承受。
此外,业内人士呼吁使用国产支架,降低患者就医负担。心脏支架技术需要较大的研发和推广成本,国外产品目前垄断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一些医学专家建议,政府在鼓励研发、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要进一步提高技术门槛、制定更高标准的质量管理条例。国产支架的竞争力提高了,患者和国家的医药负担也将有所减轻。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Cancer Cell:何厚胜/秦骏团队揭示环状RNA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关键作用 (2025-04-19)
- 我国学者发现,孕期喝茶或可改善孩子的大脑认知发育,而喝咖啡则没影响 (2025-04-19)
- 《科学》:找到女性专属镇痛秘方!科学家发现雌性小鼠大脑附近的免疫细胞能够产生内源性阿片肽,由雌激素和孕激素协同调控 (2025-04-19)
- 两篇《自然》:二甲双胍又现新技能!科学家揭秘最常见克隆性造血突变,让线粒体“暴走”驱动血癌发生,二甲双胍可有效针对 (2025-04-19)
- 贾伟平院士团队最新研究发现社区同伴支持模式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干预24个月后的管理效果 (2025-04-19)
- Nature“风向标”综述!这些自身免疫疾病靶点,或将诞生下一个药王!改写百亿美元神话 (2025-04-18)
- 乔治·丘奇创立的猪器官移植公司,获FDA批准进行首例基因编辑猪肝脏移植人体试验 (2025-04-18)
- FEBS J:新研究发现ADAMTS5是驱动卵巢癌扩散的关键蛋白 (2025-04-18)
- Cell:我国科学家发现周围神经系统中的小胶质细胞可调节神经元的胞体大小 (2025-04-18)
- 《自然·代谢》:脂肪竟是焦虑推手!科学家发现,急性应激会促进脂肪组织分泌GDF15,激活大脑的焦虑受体 (2025-04-1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