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疗健康 > 盖延廷:我在BDG冬雷脑科医生集团的921天

盖延廷:我在BDG冬雷脑科医生集团的921天

网络上搜索“盖延廷”,会跳出来很多互联网信息:闵行区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诊医师、德济医院神经外科主诊医师.....这些,都是盖延廷曾经工作过的单位。2015年,因为与恩师理念相同,他放弃体制内的“铁饭碗”,跟随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任医师、宋冬雷教授一起,创办了“BDG冬雷脑科医生集团”。所以,他现在的身份是:BDG冬雷脑科医生集团的核心专家。


关于医患关系


离开原来的单位后,现在的盖延廷更忙了:他是BDG冬雷脑科浦南基地的负责人,还要经常跑南通、苏州等多地合作的医疗基地进行复杂疑难病例的会诊手术。有可能上午还在上海看诊,下午就到南通去“抢险”了......节假日,休息日,这种所谓的福利,是很难排上日程的。但是,他却比以前更开心,感觉更充实了。


“这种开心我觉得来自于更好的医患关系,我们和患者走的更近了”。盖延廷如是说。“以门诊为例,为了让医生和患者有更好的交流,我们规定为门诊时间不少于20分钟。20分钟内做什么,都有具体的要求。5分钟听:听病人讲自己的病史和就诊经过记录;10分钟看:给患者做体查,看以往的检查报告;5分钟讲:结合患者的综合情况,给患者讲解病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方案建议。这样下来,双方的交流都是十分透彻的,医患双方的满意度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关于自由


加入BDG冬雷脑科医生集团后,还有一种开心来自于“拥有更多的探索的自由”。盖延廷接着说到。与在体制内,医生是医院运营环节的一个小部分不同,在医生集团,“医生”是核心。在这里,医生拥有很大的自由和选择的权利。


这种自由和权利,主要怎么体现呢?盖延廷主任举了个临床上新技术引进的例子。


介入治疗脑动脉瘤是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方法,比起传统的开颅,创伤小,效果和患者体验都不错。但是,它有一些缺陷。对于巨大、复杂的动脉瘤来说效果和预后都欠佳(当然这些疾病本来也是世界棘手问题),复发率高达35%-50%。且因为瘤子大,填塞的介入材料多,这些材料在脑子里面不会被吸收,一直占着一个位置,就容易压迫到周围的脑组织和神经,出现一些后遗症。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有!


2年多前,在宋教授的牵头下,我们就开始研究这个事情。如今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成绩斐然。我们挑选了80多个巨大、复杂疑难动脉瘤病例,利用第一代密网支架介入技术进行了治疗。2年随访下来,治愈率达到了92%!且患者术后都恢复的特别好,几乎没有后遗症。我的一篇关于这个技术的临床研究报告,也被《中国脑血管病杂志》发表了。


效果好、病人更安全、预后又好,这是一件医患双赢的事情。所以我们1月份又成为上海首家引进第二代密网支架技术,较第一代更升级,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动脉瘤。我们BDG冬雷脑科医生集团也是上海首批可以开展这个技术的团队之一!


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呢?我是想说,一个新技术从立项、病人选择、临床实施、随访到广泛使用,我们整个流程是非常高效顺畅的。如果放在之前,审批、讨论到立项,都要花掉很长时间,不可能2年出来这么多病例且达到这样的一个研究成果。能够从一个新技术从头跟到推广,作为一个神经外科医生,这种感觉是非常棒的。


关于个人收获


在冬雷脑科这两年多,个人收获很大。最大的收获是专业技术方面的成长。BDG核心团队,都是由宋冬雷教授亲自手把手带教的。我们年轻医生能够得到这样经验丰富、国际知名的脑外科专家亲自指导,是非常难得的机会。而且,除了宋教授自己之外,他也会创造非常多的机会让我们走到台前。继2016年我们成立“BDG神经介入培训学院”,连续2年开展神经介入培训班后,今年1月5日-7日,我们又举办了首个由医生集团举办的脑科学术年会——“BDG脑科学术年会暨脑血管病手术和介入治疗新进展学术研讨会”,我担纲主持人。现场来了100多位中层神经外科医生和20多位国内一流的神经外科、介入方面的专家,和他们一起讨论复杂案例,聆听最新技术进展,还有宋教授的导师、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奠基人周良辅院士也到场给我们后辈进行了深刻的点评,受益良多。


另外,今年我们团队核心医生的研修计划也全部下来了。我今年的行程是去德国克虏伯医院,进行“脑血管病的介入栓塞”等方面的高级研修学习。


“做医生集团越久,就越享受这种感觉,怎么说呢,我把他叫‘纯粹的医生幸福感’。




盖延廷主任快问快答

Q

医学界的偶像?

盖延廷:我的老师宋冬雷教授和宋教授的老师周良辅院士这种德艺双馨的医生。


笔:感觉在拍马屁。


盖延廷:哈哈,当然不是。也还有其他崇拜的。但是你要快问快答,我第一个蹦出而来的就是他们。


Q

小时候的理想?

盖延廷:当外科医生。小时后觉得穿白大褂很帅,然后就很期待当医生。


笔:现在算是梦想成真。


盖延廷:嗯。所以人要有理想,万一实现了呢?哈哈。


Q

印象最深刻的一位病人?

盖延廷:其实在我脑海中印象深刻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很多患者都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我就说一个12岁的脑动静脉畸形破裂的男孩子。来的时候已经在外院做过了开颅手术,但是血管畸形当地无法解决,转到了我们这里。孩子来的时候头上裹着纱布,气管插着管子,全身都是各种管子,颅内出血也没有完全止住。从医这么多年,见过各种重症,但同作为一个父亲,看着与自己孩子年龄相仿的患儿就那样躺在那里,还是十分心痛的。后面我们通过介入治疗,将孩子的血管畸形问题给解决了。术后十几天孩子就康复的不错了,出院的时候已经能走能跑了。他妈妈说他之前非常内向,不怎么说话的一孩子。做完手术之后,每天我去查房,都搂着我叫“盖爸爸”,那种感觉,真是幸福。


Q

最紧张的事情?

盖延廷:最紧张的事情还是在手术台上。凡是从事脑外科手术的医生,生活中那些让人紧张的都不算事儿了。脑外科手术时长少则几个小时,多则10几个小时,血管、神经、脑组织都非常精细复杂,眼睛要一直目不斜视的盯着显微镜,手要一直半悬在空中做手术。有的时候出血非常凶险,这个时候其实精神是高度紧张的。我们的工作真是每一天都与死神交锋无数次,很辛苦也很惊险。但是都在手术成功,患者出院那一刻化为安慰与喜悦。


Q

如果休假最喜欢做的事情?

休假最喜欢的事情是带孩子太太一起出去走走。平时陪他们的时间太少,所以想尽可能的利用休假的时间来补偿他们。不过还好太太和孩子都十分理解我,我的孩子也以自己的父亲可以挽救人的生命而自豪。



盖延廷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研究生

BDG冬雷脑科医生集团核心专家

世界著名神经介入中心加拿大多伦多西区医院访问学者


2001年至2004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攻读神经外科硕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颅底外科专家鲍伟民教授,学习颅底肿瘤、脑垂体瘤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2009年师从宋冬雷教授学习脑血管病的显微外科手术及介入栓塞治疗。


2016年在加拿大多伦多西区医院神经介入中心专修颅内动脉瘤的密网支架治疗技术、静脉入路栓塞脑血管畸形等栓塞技术。


目前主持完成各类手术2000余例,对颅内动脉瘤及脑血管畸形的介入栓塞治疗经验丰富,完成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脑血管病的介入和手术治疗1000余例。


2014年起与宋冬雷教授一起在国内率先开展复杂颅内动脉瘤的Pipeline介入栓塞治疗,相关结果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上,在国内首次采用Pressure cooker技术治愈性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相关结果发表在《中国脑血管杂志》上。


目前主持上海市科委课题“Willis覆膜支架的临床应用”居国内先进水平,在国家核心期刊及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多次被邀参加中国神经外科大会年会、华人神经外科年会、美国神经外科年会发言交流。


医疗专长:精通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脑动静脉瘘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与微创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狭窄的支架介入治疗和微创内膜剥脱手术,颅内外血管搭桥手术。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