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大脑突触图谱诞生!或能解释衰老为何导致智力变化

大脑突触图谱诞生!或能解释衰老为何导致智力变化

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以封面论文的形式,介绍了一项重要的工作。由来自英国、法国、以及瑞典的科学家们以单突触的分辨率,分析了小鼠大脑的50亿个“兴奋性突触”的分子与形态特征!这项工程浩大的研究拓展了我们对突触的认知,其结果也有望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智力、记忆、行为等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图片来源:Zhen Qiu, Mélissa Cizeron, and Seth Grant, Edinburgh University图片来源:Zhen Qiu, Mélissa Cizeron, and Seth Grant, Edinburgh University

《科学》的专文评述指出,在人类大脑的新皮质里,有100兆个突触,每一个突触都是一个复杂的实体,内含数千种不同的信号传输蛋白。能够搞清这些不同的突触的功能与变化,对于理解大脑的功能,有着重要意义。

在本研究里,科学家们使用小鼠为模型,从出生到中老年,划定了10个时间节点(最小1天,最大18个月),然后观察突触会发生哪些变化。为了便于观察,研究人员们使用了两种突触后神经元里的结构蛋白(SAP102与PSD95),并给它们加上了荧光标签。理论上讲,由于绝大多数的中枢神经系统突触通常都带有这两种蛋白,因此对它们进行标记,足以用来找到绝大多数的突触。

根据这两种结构蛋白的表达,以及突触的分子与形态特征,研究人员们把小鼠的突触分为三个类型,37个亚型。不同类型和亚型的突触,在大脑的不同区域也各自有自己喜好的地盘。

不同的突触信号蛋白不同的突触信号蛋白

通过分析,研究人员们发现,这些突触随着年龄的变化,也会出现一系列变化。而这些突触的密度变化,依照每一个脑区的发育过程,也会略有不同。比如脑干的突触密度较大脑而言,会更早达到峰值。这也与脑干在早期发育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具有一致性。

随着小鼠年龄的逐渐变大,从3个月到18个月,大部分脑区的突触密度出现显着减少。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研究人员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海马区,这是与学习和记忆密切相关的一个脑区。有意思的是,这两类用来标记突触结构的蛋白,却随着时间推移(1周,3个月,18个月),出现了不同的变化——PSD95变化较明显,而SAP102的水平则更稳定。这也表明这个区域的突触,的确会随着变老而出现变化。这可能会影响到神经活动的活性与功能。

海马区的突触随着年龄增长,会出现变化海马区的突触随着年龄增长,会出现变化

研究人员们在论文最后指出,这项对于突触的“人口普查”,有助于让我们在大脑发育的不同时间与地点,研究突触的变化,以及相应的行为改变。对于大脑发育、衰老、以及大脑疾病,他们的工作也带来了重要的研究工具。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