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在未来会有更多的病毒从动物跳跃到人类身上 |
![]() |
2020年7月20日讯/BIOON/---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并不是第一个从动物跳跃到人类身上并造成严重破坏的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埃博拉病毒、猪流感病毒、病毒、SARS-CoV和MERS-CoV都是如此。这个名单还在继续增加,而且还会越来越长。
在一篇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的观点类型文章中,由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San Diego Zoo Global)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国家团队呼吁科学家和野生动物专家在出售新鲜肉类、鱼类和农产品的露天市场(湿市场)、野生动物养殖场和其他潜在的疾病热点地区对动物进行常规病毒检测。
图片来自CC0 Public Domain。
这些病毒的基因序列将被添加到一个共同的数据库中,供科学家们监测和学习。一个想法是要从简单地对疾病爆发做出反应,转变为对其进行预测,并从集中监测工作转变为全球范围内的局部监测。
论文通讯作者、圣地亚哥动物园保护学家Mrinalini Watsa说,“人类与野生动物的互动对公众健康至关重要。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国际上对现代野生动物疾病监测方法的必要性和机会的认识,减少未来发生大流行病的风险。”
COVID-19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感染了1200多万人,并导致50多万人死亡,这突显了这类方法的价值。联合国本周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专家们预计,随着栖息地被野生动物利用、不可持续的耕作方式和气候变化所破坏,未来几年,这些疾病将源源不断地从动物跳跃到人类身上。
尽早测试,经常测试
为了检测野生动物中的病毒,人们通常依赖于经过认证的实验室。但是,这些实验室中约有60%在欧洲和北美,远离大多数新传染病出现的地方。Watsa说,这情况可并不理想。
Watsa说,“当你需要冷冻样本时,你如何穿越安第斯山脉?只要让你的实验室离你采样的地方更近,就能解决很多这类问题。”
这些研究人员说,当地的公共卫生和野生动物专家应该在他们自己的社区中对野生动物进行常规测试。他们主张把重点放在不同物种与人类和彼此之间密切接触的场所,比如美国也存在的野生动物农场和湿市场。他们认为,监测野生动物贸易将是比试图彻底禁止野生动物贸易更好的方法。禁止很可能不会奏效,这只会将野生动物市场推向地下,使其更难监控。
了解动物携带哪些病毒(以及在什么水平上)可以帮助科学家知道哪些是正常的,哪些不是。任何与正常情况不同的变化,如病毒突变或病毒丰度的增加,都可能是一个危险信号。
2009年猪流感大流行后,广泛的检测并不可行。但从那时起,测序技术已经变得更小型化、更便宜。一种称为MinION的测序设备,大小和U盘差不多,可以连接到笔记本电脑上。
便携式测序仪已经被用来检测寨卡病毒、埃博拉病毒,如今又被用来检测这种新型冠状病毒。但是,这些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工具还没有被常规用于监测野生动物病毒。
圣地亚哥动物园病理学研究员Caroline Moore说,“已经有很多机会开始收集这些样本。只有有了正确的工具才会采取下一步。”
有价值的数据
这不会是第一次在重大传染病发生前发现它的努力。
这就是美国国际开发署的目标,它的名字很恰当,叫PREDICT计划。PREDICT在30个国家测试了16.8万只动物,发现了1100种不同的病毒,但是在2019年,美国联邦政府撤销对它的资助。
这使得研究病毒与其宿主之间进化军备竞赛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员Matt Daugherty更容易接受圣地亚哥动物园研究人员提出的分散式方法。
Daugherty说,“六个月或一年前,我可能不会说我们应该分散化。但是,政治形势已经非常清楚地表明,如果你把太多的重点放在一个地方,那么这个地方基本上就会被切断。”
他说,棘手的地方在于知道该如何处理来自这些研究的信息。Daugherty说,“我们已发现了大量的病毒距离在人类群体中爆发只差一两步。我们不能对所有的病毒都预先设计治疗方法。”
不过,密切监测还是可以帮助科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在病毒跳跃到人类身上时迅速采取行动,通过基本的公共卫生措施---隔离、治疗和接触者追踪---来遏制疫情爆发。Daugherty说,这样的措施可能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100医药网 100yiyao.com)
参考资料:
1.Mrinalini Watsa et al. .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c0017.
2.More viruses will jump from animals to people, researchers say. Can we catch them?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7-viruses-animals-people.html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Cell:新研究揭示mRNA的m6A修饰协助调控细胞应激反应机制 (2025-05-25)
- 国产新药闪耀ASCO 2025 (2025-05-25)
- Nature Genetics:揭秘乳腺癌耐药性“幕后黑手”——APOBEC3如何推动肿瘤逃生? (2025-05-25)
- 《细胞》:长痛短痛都能治,能避免成瘾的新机制镇痛药来了 (2025-05-24)
- 全球制药创新指数TOP10出炉 (2025-05-24)
- 《自然·遗传学》:MSKCC团队发现,APOBEC3相关突变特征驱动乳腺癌耐药,可在乳腺癌早期或治疗前进行检测 (2025-05-23)
- 第一轮会议通知 (2025-05-23)
- STM:帕金森病治疗新突破!复旦/中科院团队发现,口服小分子MEK1/2抑制剂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α (2025-05-23)
- Nature Aging:付小龙/柴人杰/高建刚团队发现老年人听力下降的治疗靶点 (2025-05-23)
- 济民可信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注射液获批上市 (2025-05-2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