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行业分析 > 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新克星!

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新克星!

在恶性脑瘤的患者中,近一半患者都属于胶质母细胞瘤(GBM)。一种恶性程度高过“癌中之王”胰腺癌的癌症。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仅为8%,而胶质母细胞瘤5年生存率仅有5.6%,位列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名垫底。患者确诊胶质母细胞瘤之后的生存期一般只有13-15个月,预后极差。


云图片

 

各个癌种5年生存率对比



 

依照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信息,目前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放疗和化疗,放疗的两年存活率是10.4%,而放疗+Temozolomide化疗的两年存活率是26.5%。


 

治疗手段单一且易复发是胶质母细胞瘤难治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多年来,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标准治疗方案一直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不仅治疗方式十分有限,它们的有效率也并不高。



拜登的儿子博就死于脑胶质瘤的复发。化疗药物面对血脑屏障和致密的细胞外基质很难起效,目前就只有替莫唑胺、洛莫司汀等寥寥几种化疗药物有确切的效果,就连近期大红大紫的免疫治疗,在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上也因血脑屏障等特殊机制而折戟沉沙,疗效欠佳。


 

当然,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并非毫无进展。



 

金转停有望成为临床治疗胶质瘤的新手段


 

近期,中国科学院肿瘤医院科研团队筛选并实验发现,药物“金转停”可控制这种恶性脑瘤的发展,延长患者生命,有望成为临床治疗胶质瘤的新手段。日前,国际知名医学学术期刊《治疗诊断学》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该成果。



 

云图片

 

作为一种恶性脑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病率较高,治疗药物匮乏,而且术后复发率高。由于人脑天然具备一种“血脑屏障”保护机制,很多药物难以穿透,无法对肿瘤部位进行治疗。同样由于这种保护机制,国际医学界新兴的细胞与免疫抗癌疗法也很难获得期望的疗效。


探索胶质瘤的发病机理,寻找治疗的“靶点”,是近年来国际神经肿瘤研究领域的重要挑战和热点。经研究发现,人脑中的两种蛋白复合物“ZDHHC17”与“MAP2K4”对记忆、学习等功能有重要作用,但当两者相遇,将会产生“致癌”的活性,最终导致胶质瘤出现及恶性发展。



 

云图片云图片


  ZDHHC17与MAP2K4复合物激活JNKs、p38信号传递,导致胶质瘤恶性化发展。Genistein药物可以阻止该复合物的结合,抑制肿瘤生长。



针对这一现象,中科院研究员分析了这两种蛋白复合物的结构特征,并利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化合物库,筛选发现“金转停”这种药物对胶质瘤有治疗效果。


研究人员发现它不仅能有效抑制“ZDHHC17”与“MAP2K4”的结合以及相互间的信号传递,还可以显著的阻断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与侵袭等恶性行为的发展。同时,动物学实验也显示,通过这种药物治疗,被移植胶质瘤的动物生存期明显延长。


2015年,在大儿子博去世后,拜登在白宫发表了一次著名的演讲。他提出:虽然攻克癌症是一件需要历经困难、长期坚持的任务,但就像人类最终还是能够登上月球一样,人类最终也会攻克癌症。


事实上我们的癌症研发领域如今早已经进入了“新药井喷”的黄金年代,金转停的出现,不仅是中国神经外科的巨大进步,对于世界神经外科来说,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们期待这样的势头还能持续下去,期待有更多的革命性药物在全球科研人员的手中再次绽放光辉,期待我们的癌症治疗能如同拜登所希望的那样:虽然攻克癌症是一件需要历经困难、长期坚持的任务,但就像人类最终还是能够登上月球一样,人类最终也会攻克癌症。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