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最强防治科普:常吃新鲜蔓越莓,改善胃部健康 |
![]() |
近日央视新闻报道,我国平均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达到了59%。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的防治讨论,也连续多日霸屏微博热搜,成为网友关注讨论的热点。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新发胃癌及因胃癌死亡的病例中,超过四成发生在中国。而患上胃癌的第一步,往往是从感染上幽门螺旋杆菌开始。
如何消除幽门螺旋杆菌,成为所有人都应该关注和面对的议题。
你以为胃疼胃酸只是因为没好好吃饭?有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惹的祸!
当代“打工人”的三大困扰:脱发、胃痛、焦虑,其中胃痛就跟幽门螺旋杆菌有关。
幽门螺旋杆菌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还有可能导致胃癌。触目惊心的是,幽门螺旋杆菌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在我国,由于同桌共餐的传统习惯,你一口我一口的夹菜方式让细菌与病毒有机可趁,导致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高达59%,儿童的感染率为40%。
共餐习惯根深蒂固,该如何避免幽门螺旋杆菌伤害胃粘膜呢?
幽门螺旋杆菌杀伤力之大、波及面之广,市面上针对它的治疗方法不计其数,但是真正有用的方法并不多。幽门螺旋杆菌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抗生素疗法,但是疗效并不好,失败率高达10-30%,并且大量使用抗生素对身体有一定副作用,于是研究者们另辟蹊径,开始在大自然中寻找答案。
原来生活中常见的它就是幽门螺旋杆菌的克星!
早在10多年前,有国外科研人员发现,定期服用蔓越莓汁可以有效抑制体内的幽门螺旋杆菌。今年8月,国际医学期刊《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科学家在试验中发现,每天2次饮用240毫升含有44毫克原花青素的蔓越莓汁可能有助于降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
2018年8月至2019年4月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的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名为“每日蔓越莓摄入量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抑制: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的研究,该项研究纳入了522名年龄在18-60岁之间且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中国成年人志愿者。
这些研究对象此前从未接受过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抗生素治疗,他们按照组别每天饮用不同剂量的蔓越莓汁、果粉或安慰剂,试验周期为8周。志愿者分别在第2周和第8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每天服用2次240毫升含有44mg原花青素的蔓越莓汁,持续8周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出现显著的下降趋势。在本次研究中,摄入高含量原花青素的蔓越莓汁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抑制率为20%。
实验证明,蔓越莓可以有效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由此看来,日常食用蔓越莓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患“幽”率高的国人,更应将保护胃肠健康、防治胃病的蔓越莓,当做日常保健食用。
小小蔓越莓鲜果,大大的保健功效
没想到一颗小小的蔓越莓果实,竟然对抗如此“狡猾”的幽门螺旋杆菌,保护我们的胃粘膜不受侵害。
蔓越莓作为世界三大超级水果之一,也因有效防止幽门螺旋杆菌而成为国外消费者日常必吃的水果。事实上,大部分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药物,也都含有蔓越莓的成分。国外医生们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开具药剂时,甚至会直接要求患者连续一个月食用蔓越莓鲜果或者服用蔓越莓果汁。
当然,相较于吃蔓越莓成分的药物来说,直接食用蔓越莓鲜果,是一种更健康,更日常的养生方式。蔓越莓鲜果所含的原花青素和花青素含量,比蔓越莓干果高出3倍和10倍左右,每天食用80-100g蔓越莓鲜果可以达到日常保健效果。除此之外,蔓越莓鲜果还有强大的抗氧化、抗突变、消炎抑菌的功效,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妇科及泌尿系统疾病、清洁口腔细菌,护齿护胃,美白养颜等,保健功能强大,可以说是男女老少皆宜的营养健康首选水果!
秋冬季来到,除了防寒保暖,还要注意提高抵抗力。保温杯可以泡枸杞,也可以泡切好的蔓越莓。寒冷的冬天,来一杯酸酸甜甜的蔓越莓果茶,不仅暖心暖胃,还能养颜美白、消炎抑菌,这才是最应季最贴心的冬日健康养生新方式。此外,用蔓越莓鲜果榨果汁、制作蔓越莓果酱、蔓越莓蛋糕、蔓越莓沙拉等等,都是快手又营养的健康选择。
来自中国抚远红海蔓越莓基地的红海小镇蔓越莓鲜果上市啦!新鲜的口味,充沛的营养,想尝鲜的小伙伴们不妨到京东生鲜、开市客、盒马等各大电商,超市平台,搜寻“红海小镇”,和蔓越莓鲜果来一次“惊喜邂逅”。自己尝的同时别忘了分享给身边人,年底节日多,火红的蔓越莓鲜果喜庆又营养健康,非常适合作为暖心礼物相送,把这份健康送给家人朋友,特别是爱美的女性。
秋冬季宜保健进补,这颗红红的蔓越莓鲜果,为你守护胃肠健康!

- 相关报道
-
- 国际爱肤日:慢性手部湿疹亟需重视 专家呼吁积极防治 (2025-05-26)
- 沈阳农业大学发表Nature子刊论文:生酮饮食能够抗疟疾 (2025-05-25)
- Cell:新研究揭示mRNA的m6A修饰协助调控细胞应激反应机制 (2025-05-25)
- 国产新药闪耀ASCO 2025 (2025-05-25)
- Nature Genetics:揭秘乳腺癌耐药性“幕后黑手”——APOBEC3如何推动肿瘤逃生? (2025-05-25)
- 《细胞》:长痛短痛都能治,能避免成瘾的新机制镇痛药来了 (2025-05-24)
- 全球制药创新指数TOP10出炉 (2025-05-24)
- 《自然·遗传学》:MSKCC团队发现,APOBEC3相关突变特征驱动乳腺癌耐药,可在乳腺癌早期或治疗前进行检测 (2025-05-23)
- 第一轮会议通知 (2025-05-23)
- STM:帕金森病治疗新突破!复旦/中科院团队发现,口服小分子MEK1/2抑制剂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α (2025-05-23)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