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白色念珠菌 在肠道内产生念珠菌素 可引起炎症性肠病 |
![]() |
2022年3月23日/Bi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惠康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人类肠道中的白色念珠菌菌株互不相同,就像携带它们的人一样,一些白色念珠菌菌株可能会损害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肠道(IBD)。这些结果表明,未来有可能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相关研究成果于2022年3月16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上,题目为《流行性碗病中功能性菌株多样性的免疫调节》。
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和直肠的慢性、复发性和缓解性炎症。与克罗恩病一起,它是IBD的两种主要形式。这些作者使用了一系列技术来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非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中的念珠菌菌株或变异体。他们发现一些菌株,他们称之为“高破坏性”菌株,产生一种称为念珠菌素的强大毒素,破坏免疫细胞。
该论文的作者,维尔康医学院吉尔罗伯特炎症性肠病研究所的研究员伊利安伊利耶夫博士说,“这些菌株在从患者肠道中移除时保留了它们'高度受损'的特征,并在小鼠体内定植时触发了促炎免疫,从而复制了一些疾病特征。”
在美国,IBD影响约310万人,并将极大地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些患者依赖一些可用的治疗方法,但这些治疗方法并不总是有效的。这项新研究提出了类固醇这种常用治疗方法可能不起作用的一个原因:用这种药物治疗小鼠以抑制肠道炎症,在存在“高度破坏性”白色念珠菌菌株的情况下失败。
伊利耶夫博士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白色念珠菌菌株不会在完全免疫的宿主体内引起自发性肠道炎症。但当有炎症时,它们确实会在肠道中扩张,并可能成为影响我们动物模型的一个因素,也许还会影响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大多数关于健康人和IBD患者的人体微生物组的研究都集中在病毒上,但伊利耶夫博士和其他人最近的研究已经阐明了真菌对微生物对人类和小鼠的影响的贡献。他们发现,由于肠道真菌具有很强的免疫刺激特性,因此在调节暴露表面(如肠道和肺部)的免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人体内的真菌群落,即所谓的真菌菌群,已经与包括IBD在内的几种疾病有关,但科学家之前并不知道真菌菌群促进肠道炎症的机制。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作者最初发现,虽然结肠炎和非结肠炎患者的肠道中存在高度多样化的念珠菌菌株,但平均而言,IBD患者的菌株数量更大。但是这并不能解释IBD病患者的疾病结局。因此,他们着手确定这些破坏性菌株的特征及其与IBD患者的关系。
这些作者观察到,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严重的疾病与“高破坏性”念珠菌菌株的存在有关,并且已经证明这些菌株具有一个共同的关键因素:它们都产生念珠菌素。他们发现,这种毒素可以破坏称为巨噬细胞的免疫细胞,并促进大量产生促炎细胞因子IL-1。
白色念珠菌在肠道中的定植不会导致自发性结肠炎或加重稳定期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结肠炎。图片来自自然,2022,doi :10.1038/s 41586-022-04502-w
为了强调这种菌株特异性的影响,这些作者在念珠菌菌株存在的情况下培养巨噬细胞,并发现这些菌株诱导IL-1的能力与这些患者结肠炎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伊利耶夫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查尔斯h雷夫森博士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菌丝形态发生过程中‘高度破坏性’的白色念珠菌菌株释放的细胞病变毒素念珠菌素引起肠道内的致病免疫反应。”
小鼠实验表明,产生念珠菌素的“高度受损”菌株诱导了称为Th17细胞和其他与炎症相关的免疫细胞(如中性粒细胞)的T细胞群的扩增。
该论文的合著者、惠康医学院炎症性肠病教授艾伦谢尔(Ellen Scherl)博士说:“中性粒细胞会造成组织损伤,它们的积累是IBD活跃的标志。有迹象表明,这些过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特定患者体内细菌菌株释放的真菌毒素的驱动,这可能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信息。”
与这一发现一致,阻断IL-1信号对减轻携带这些高度促炎性念珠菌菌株的小鼠的结肠炎症状有很大作用。这些作者指出,最近的其他研究通常将IBD与IL-1联系起来,这促使人们探索靶向相关途径的药物作为潜在的IBD疗法。
伊利耶夫博士说,“我们不知道特定的菌株是在疾病过程中由特定的患者获得的,还是在活动期疾病发生时一直存在并成为问题。然而,我们的发现强调了一种机制,即共生真菌菌株可以反过来处理它们的宿主并加速炎症。”
这些作者正在跟踪研究特定IBD患者炎症结肠中白色念珠菌产生菌株持续存在的机制,以及为患者选择靶向这种真菌生物群落的药物的方法。(100yiyao.com 100医疗网)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内蒙古安迪科同位素诊疗药物生产中心举行奠基仪式 (2025-07-06)
- 同济大学《Nature》子刊发文:揭示糖酵解重编程与免疫微环境调控的协同抗癌机制 (2025-07-06)
- Mol Cell 封面论文:王晓东院士团队揭示程序性坏死引发炎症的新机制 (2025-07-06)
- 登上《柳叶刀》:华中科技大学梅恒团队利用in vivo CAR-T成功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2025-07-06)
- EIZO艺卓正式推出数字病理专业系列显示器 (2025-07-06)
- 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辰院士一行莅临东诚药业调研交流 (2025-07-06)
- Cell子刊:黄晓颖/王劲卓/张康/王成弟团队开发新型AI模型,用于肺癌的诊断和生存预测 (2025-07-05)
- Nature:实体瘤治疗的里程碑!基因魔改为“抗癌神药”CAR-T细胞装上“肿瘤GPS”,实现定点爆破! (2025-07-05)
- 《自然》:从不吸烟,肺癌从哪来?迄今最大规模基因组分析显示,空气污染是重要诱因,还有原因不明的特征突变 (2025-07-05)
- 真不愧是老祖宗严选!最新研究:太极拳、八段锦、六字诀等传统“中式养生法”能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糖脂代谢和血管健康 (2025-07-05)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
![]() |
![]() |
解决便秘的偏方 | 女孩向往 |
![]() |
![]() |
婴儿出生时瞬间 | 西红柿养生功效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