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药政策法规 > 罗氏制药中国与蒂瓦制药达成创新战略合作 推动中国淋巴瘤规范化诊疗

罗氏制药中国与蒂瓦制药达成创新战略合作 推动中国淋巴瘤规范化诊疗

来源:罗氏制药2022-04-18 18336052

拓展淋巴瘤治疗全景,携手各方共同推进我国淋巴瘤规范化诊疗。

2022年4月18日,罗氏制药中国宣布与以色列知名药企Teva制药公司(以下简称TEVA)达成创新合作协议。双方将整合各自优势资源,进一步扩大最初研究的盐酸苯达莫司汀cunda在中国患者中的可及性。通过此次合作,罗氏制药中国公司将进一步丰富血液肿瘤领域的产品线,扩大淋巴瘤治疗的全景,并继续与各方共同推进中国淋巴瘤的规范化诊疗。

左:Teva大中华区总经理Theodor Wee老师,右:罗氏制药中国区总裁卞欣女士

创新扩大原创研究和原创研究的协同效应。

存达是Teva公司自主研发的盐酸苯达莫司汀原创研发,2018年在国内获批。它是Teva公司上市的原始研究产品,用于治疗利妥昔单抗或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期间/之后疾病进展的惰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Teva大中华区总经理Theodor Wee老师表示:Cunda是Teva批准在中国上市的第一个药物,也是治疗特定惰性淋巴瘤的基本药物之一。我们很高兴此次携手罗氏制药,让更多的中国淋巴瘤患者从苯达莫司汀原药中受益,减少疾病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我们也期待双方在未来开展更广泛的合作。

此次与罗氏Teva的合作,将为存达联合罗氏原研创新药Garova(中文通用名3360 otozumab)和Vedotin(英文通用名:Polatuzumab Vedotin)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将充分发挥原研和原研的协同作用,为广大中国淋巴瘤患者带来良好的生存效益。

Teva亚太区副总裁兼总经理马里奥马德拉(Mario Madeira)老师表示:Teva的使命是让世界上的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最好的药物。中国是我们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此次与罗氏制药中国的战略合作,将借助罗氏在肿瘤领域全球领先的商业布局和产品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Teva创新药物在中国患者中的可及性,共同为中国患者创造健康美好的未来。

商业创新助力中国淋巴瘤防治。

血液病理复杂多样,患者往往面临复发甚至多次复发的风险。与发达国家70%左右的5年生存率相比,我国淋巴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只有39%。要实现《健康中国2030》提出的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需要更多的创新药物和更规范的诊疗。

作为血液肿瘤领域的领导者,罗氏制药一直致力于帮助更多的淋巴瘤患者延长无病生存期,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罗氏制药中国也在不断探索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对外合作,为淋巴瘤患者带来更好的诊疗体验。

罗氏制药中国区总裁边欣女士表示:目前,罗氏正在探索以疾病治疗领域为核心的客户互动商业模式,与所有合作伙伴一起解决患者整体治疗旅程中遇到的痛点。此次与Teva制药的战略合作,是探索创新合作模式的一次重要尝试。未来,罗氏制药中国公司将继续加快将自有创新药物引入中国,同时积极持续地寻求与我们在中国的管道产品互补的创新产品和创新合作模式,与各方携手为中国患者提供更多创新有效的解决方案,共同助力健康中国2030宏伟蓝图的早日实现。

代表

罗氏制药在淋巴瘤领域深耕已久,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靶向药物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20多年来一直是全球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标准治疗方案。近年来,针对淋巴瘤的创新药物,如Garova (Ottuzumab)和Vipotuzumab,不断被开发出来。

研究表明,在滤泡性淋巴瘤领域,全球首个糖基化抗CD20单克隆抗体Ottuzumab及其联合化疗(CHOP/CVP/苯达莫司汀)方案与以往一线标准治疗方案相比,可降低新诊断患者的复发风险,并显著延长患者的PFS。与苯达莫司汀(B)相比,GB方案可显著延长难治性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无瘤生存期(GB 25.8个月vs B 14.1个月),并显著延长总生存期(OS)(GB 88.3个月vs B 65.6个月)。Ozumab于2021年8月上市,同年进入医保。随着2022年医保在全国范围内实施,GB的组合方案将惠及更多患者。

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领域,根据全球多中心临床II期试验GO29365研究,贝泊妥珠单抗与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简称宝丽-BR),一种靶向CD79b抗体的药物缀合物的联合效果优于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BR)。最佳完全缓解率(CR: 57.5%比20%)、无进展生存期(中位PFS 9.2个月比3.7个月)、总生存期(中位OS: 12.4个月比4.7个月)显著增加,死亡风险降低58%。该实验结果也成为欧美批准治疗复发性、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重要依据。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标注“来源:100医学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及音视频资料,版权归100医学网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获得书面授权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100医学网”。其他来源的文章均为转载文章。本网站所有转载文章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想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87%的用户都在使用100医疗网APP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