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子问题:震惊!细胞间端粒转移可以防止T细胞老化 维持长期免疫记忆 |
![]() |
来源:100医疗网原创2022-09-22 17336015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机制,可以减缓甚至阻止免疫细胞的自然衰老。
衰老的九个标志是基因不稳定、表观遗传变化、端粒损伤、蛋白质稳态丧失、营养感知受损、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衰老、干细胞衰竭和细胞间通讯异常。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牛津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意大利IRCCS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机制,可以减缓甚至阻止免疫细胞的自然衰老。相关研究成果于2022年9月15日在线发表在《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上。这篇论文的标题是端粒的细胞间转移拯救T细胞免于衰老并促进长期免疫记忆。
这些作者指出,在体外细胞中的发现和在小鼠中的验证是出乎意料的,并认为利用这一机制可以延长免疫系统的寿命,使人活得更健康、更长寿,对癌症和痴呆症等疾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论文作者、伦敦大学学院医学系荣誉教授阿莱西奥兰纳(Alessio Lanna)博士解释了这项研究,他说,免疫细胞一直处于高度戒备状态,随时准备与病原体作斗争。为了有效,它们必须在体内坚持几十年,但实施这种终身保护的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在这项新的研究中,我们试图找出在启动针对抗原的免疫反应时,存在什么机制来赋予免疫系统细胞(称为T细胞)较长的寿命——抗原是人类免疫监视机制识别的外来物质。
为什么免疫系统会衰老?
所有细胞中存在的每条染色体的末端都包含一个称为端粒的保护帽,即重复数千次的特定DNA序列。端粒有两个目的:一是保护染色体的编码区,防止其受损;第二,它充当衰老时钟,控制细胞可以复制的次数(也称为分裂)。
在T细胞(一种白细胞,也是一种免疫细胞)中,像大多数细胞一样,端粒随着每次后续的细胞分裂而变得越来越短(端粒损伤)。一旦端粒达到非常短的长度,细胞将停止分裂并进入衰老——这是一个被免疫系统清理的过程,或者持续处于改变和功能失调的状态。由于免疫系统不再有效运作,这导致了慢性感染、癌症和死亡的发生。端粒损伤被认为是衰老的标志之一。
研究成果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作者启动了T细胞对微生物的免疫反应(外来感染)。出乎意料的是,他们观察到了细胞外小泡(促进细胞间通讯的小颗粒)中两类白细胞之间的端粒转移反应。作为抗原提呈细胞(APC)的b细胞、树突状细胞或巨噬细胞作为端粒供体向作为端粒受体的T细胞提供端粒。端粒转移后,接受端粒的T细胞变得长寿,并具有记忆和干细胞特性,这使它们能够长期保护宿主免受致命感染。
端粒在没有DNA合成的情况下延长。图片来自《自然细胞生物学》,2022,doi :10.1038/s 41556-022-00991-z。
端粒转移反应使一些端粒的延伸比端粒酶施加的延伸大约多30倍。端粒酶作为一种DNA合成酶,致力于维持干细胞和免疫系统细胞中的端粒,存在于胎儿组织、生殖细胞和精子中。但它在其他细胞中不提供这种功能,导致端粒受损。即使在自然激活端粒酶的免疫细胞中,持续的免疫反应也会导致端粒酶逐渐失活,从而导致端粒变短。此时,细胞将停止分裂,并发生复制性衰老。
兰纳补充说,免疫细胞之间的端粒转移反应补充了获得诺贝尔奖的端粒酶发现,并表明细胞具有交换端粒的能力,作为在端粒酶开始发挥作用之前调节染色体长度的一种方式。仅仅通过转移端粒就有可能减缓或治愈衰老。
有了这个新机制
当发现这种新的抗衰老机制时,这些作者确定可以从血液中纯化出含有端粒的细胞外小泡,当加入T细胞时,它们在人和小鼠的免疫系统中显示出抗衰老活性。
这些作者发现,含有端粒的纯化细胞外囊泡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在体外的人细胞和小鼠中与疫苗联合使用,延长了T细胞的持久免疫保护,原则上可以避免重新接种的需要。
此外,端粒转移反应可以在细胞内直接被促进。虽然需要更多的研究,但这些作者表示,有可能对免疫老化和衰老进行新形式的预防性治疗。
兰纳总结说,端粒生物学已经研究了40多年。几十年来,端粒酶被认为是细胞中负责端粒延长和维持的唯一机制。我们的结果说明了一种不需要端粒酶的不同机制如何能够延长端粒,并在端粒酶仍然在细胞中无活性时发挥作用。(100yiyao.com 100医疗网)
参考资料:
1.阿莱西奥L
anna et al. An intercellular transfer of telomeres rescues T cells from senescence and promotes long-term immunological memory. Nature Cell Biology, 2022, doi:10.1038/s41556-022-00991-z.2. New mechanism extends life of immune system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2-09-mechanism-life-immune.html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安徽省医保局发文,处方流转难题可解! (2023-06-07)
- 240亿止咳平喘中成药市场!这些产品最火爆(附名单) (2023-06-07)
- 潜在Best (2023-06-07)
- 远处转移/死亡风险降低65%!mRNA癌症疫苗+K药即将启动III期临床 (2023-06-07)
- JEM:科学家利用“自然系统”识别出了有望开发高效HIV疫苗的特殊蛋白 (2023-06-07)
- 全球领军品牌GP超霸,引领助听器电池产品新概念 (2023-06-07)
- Science子刊:基因编辑+基因工程干细胞疗法,增强脑转移肿瘤免疫治疗 (2023-06-07)
- 江华苦茶初生和次生代谢产物在不同成熟度叶的空间分布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6-07)
- 盛大开幕丨MBL北京细胞治疗技术研发中心在京成立 (2023-06-07)
- 邢念增/肖海华团队首次开发铜死亡纳米药物,增强癌症免疫治疗效果 (2023-06-0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