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白天吃东西可能更有利于身体的心理健康 |
![]() |
来源:100医疗网原创2022-09-23 11:03
来自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和其他机构的科学家发现,吃饭的时间可能会影响身体的精神健康,包括抑郁和焦虑相关情绪的水平。
夜班工人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25%-40%,部分原因是中枢生物钟和日常环境/行为周期之间的错位,这可能会对情绪和情感福祉产生负面影响。那么食物能克服抑郁吗?最近,在国际期刊《PNAS》上发表的一篇题为《白天进食防止夜间工作情绪脆弱》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和其他机构的科学家发现,进食的时间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心理健康,包括抑郁和焦虑相关情绪的水平。研究人员设计了一项模拟夜班工作的研究,然后测量了白天和晚上吃饭以及只在白天吃饭的影响。结果显示,白天和晚上吃东西的参与者的抑郁样情绪水平会增加26%,焦虑样情绪水平会增加16%,而只在白天吃东西的参与者不会经历这种增加,这可能表明吃饭时间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情绪易感性。
研究人员Frank A. J. L. Scheer说,这项研究提供了相关的研究证据,即食物摄入时间可能被用作一种新的策略,以最小化经历昼夜节律障碍的人的情绪易感性,例如那些经历夜间工作、时差或患有昼夜节律障碍的人。研究人员表示,在后期,他们需要对夜班工作者和临床人群进行相关研究,以明确进食时间的改变是否有助于防止他们情绪易感性的增加。在此之前,这项研究可能会提供一个新的作用,即食物摄入的时间可能对身体的情绪非常重要。
在工业社会,夜班工人约占劳动力的20%,他们直接负责许多医院服务、工厂工作和其他基本服务。夜班工人通常会经历大脑中的中枢生物钟与他们的日常行为之间的错位,如睡眠/觉醒周期和禁食/进食周期等。重要的是,他们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风险也会增加25%-40%。Sarah L. Chellappa博士表示,夜班工人和经历生物钟紊乱的人(包括时差症患者)可能会从饮食时间的干预中受益。这项研究为科学家开发新的睡眠/昼夜节律行为策略提供了一些希望,这可能有利于经历心理健康障碍的人。同时,这项研究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证明优化睡眠和昼夜节律的策略可能有助于促进身体的心理健康。
白天吃饭可能更有利于身体的心理健康。
图片来源:《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22)。doi : 10.1073/PNAS . 5336066686
为了进行这项研究,研究人员招募了19名参与者(12名男性和7名女性)参加随机对照研究。参与者在昏暗的光线下接受了一个强制去同步化的方案,这个方案持续了四个28小时的一天。然后在第四天,将他们的行为周期反转12小时,模拟他们的夜班工作,造成昼夜节律紊乱。然后,研究人员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有用餐时间的两组中的一组,即白天和晚上用餐对照组。参与者以28小时为一个周期进食,这将导致夜间和白天的用餐,这是夜间工作者的典型特征。另一组是白天用餐干预组,参与者以24小时为周期进食,这将导致参与者只在白天进食。研究人员将每小时评估两组参与者的抑郁样和焦虑样情绪水平。
研究人员发现,用餐时间会明显影响参与者的身体水平。在模拟夜班期间(第4天),与基线(第1天)相比,白天和晚上进食的对照组的抑郁样和焦虑样情绪增加。相反,在模拟夜班期间,只在白天进食的参与者的情绪没有变化,昼夜节律较高的参与者往往会出现抑郁样和焦虑样的情绪。研究人员Chellappa表示,目前,用餐时间正成为可能影响人们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食物摄入时间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因果作用有待进一步明确。未来,研究人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以确定进餐时间的改变是否有助于个体体验抑郁样和焦虑相关的障碍。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为进餐时间的循证干预提供了一些概念性的证据。这种对进餐时间的干预可能有助于防止夜班工作环境中人们的情绪易感性。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明确用餐时间的变化是否能有效防止夜班工人的情绪易感性。(100yiyao.com)
原始来源:
钱静宜,尼娜伍约维奇,阮和华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2022)。DOI: 10.107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标注“来源:100医学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及音视频资料,版权归100医学网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获得书面授权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100医学网”。其他来源的文本
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博腾生物与华隆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加速MATC细胞药物开发,突破实体瘤治疗瓶颈 (2025-05-13)
- 《细胞·代谢》:心脑相连!华科大团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诱导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新机制 (2025-05-13)
- 真实临床应用证实瑞维鲁胺为内脏转移mHSPC患者带来新希望 (2025-05-13)
- 锐正基因重磅产品和平台亮相2025 ASGCT年会 (2025-05-12)
- 西妥昔单抗β临床Ⅲ期研究发表Nature旗下高分期刊,国产EGFR抗体药物有望改写结直肠癌治疗格局 (2025-05-12)
- Cell:新研究表明乳酸调节人类先天性免疫系统的训练 (2025-05-12)
- 营养不良别忽视!最新研究发现: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能帮肝脏类器官保住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蛋白 (2025-05-12)
- 《医疗东西网络贩卖质量治理规范》政策解读 (2025-05-12)
- 数智赋能 南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畛域立异利用 (2025-05-12)
- 对于进一步增强窘境儿童福利保证任务的意见 (2025-05-12)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