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琴到研究大脑 李文宇连续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级科学大奖 她的成就给神经退行性疾病带来了希望 |
![]() |
来源:生物世界2022-09-26 14:11
自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独立研究以来,李文宇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发现。截至目前,她的论文被引用超过19万次,H指数高达217,超过1000次引用的论文多达24篇。
每年9月,引文桂冠奖、科学突破奖、拉斯克奖相继颁发。这些科学奖项的很多获得者后来都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这些奖项也被称为诺贝尔奖的风向标。例如,自2002年首次颁发引文桂冠奖以来,已有64位获奖者获得诺贝尔奖;自2013年首次颁发科学突破奖以来,已有6位获奖者获得诺贝尔奖;在历史更悠久的拉斯克奖中,已经有90位获奖者获得了诺贝尔奖。
近年来,获得这些诺贝尔奖风向标的KarlDeisseroth(因光遗传而获奖)、Katalin Karik和Drew Weissman(因mRNA技术而获奖)成为诺贝尔奖的热门预测者。
2022年9月21日,柯睿维安公布了2022年引文桂冠获奖名单。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主任李敏仪(Virginia Man-Yee Lee)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理由是:TDP-43的发现和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的诸多贡献。
李煜
在此之前,李文宇还获得了2020年科学突破奖。获奖原因是在额颞叶痴呆(FTLD)和渐冻人症(ALS)中发现了TDP43蛋白聚集,并揭示了不同细胞类型中不同形式的-Syn是帕金森病(PD)和多系统萎缩(MSA)的基础。
于在科学突破奖颁奖典礼上
文立1945年出生在重庆,这也是她名字中重庆的由来。在科学突破奖的颁奖典礼上,李文宇说,她在香港一个非常传统的华人家庭长大,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一名科学家,更没有想过要获得这些奖项和荣誉。她的母亲希望她学习音乐,渴望旅行和探索世界,她去了皇家音乐学院学习钢琴演奏,但这也让她意识到自己缺乏音乐天赋。
1964年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毕业后,李文宇转向理科,并获得伦敦大学化学学士学位和生物化学硕士学位。
之后,李文宇去了美国,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李卓浩的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李卓浩(1913-1987)是中国著名科学家,长期从事人生长激素的研究、合成和医学应用。他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并合成了人类生长激素,被誉为激素之父。1962年获得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是首位华人拉斯克奖获得者,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
在李卓浩实验室读博期间,李文宇接受了蛋白质提取、蛋白质纯化等生物化学领域的优秀培训。她说,这些研究在后来发现和识别与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额颞叶痴呆(FTLD)和渐冻症(ALS)相关的蛋白质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哈佛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做博士后的时候,李文宇认识了她未来的丈夫约翰特罗扬诺斯基(John Trojanowski)。
约翰特罗扬诺斯基(左)、李文宇(右)
出站后,李文宇在一家医药公司工作了两年。1981年,李文宇加入宾夕法尼亚大学,与约翰特罗扬诺斯基一起研究大脑中的疾病迹象。在科研生涯之初,李文宇还抽空在沃顿商学院完成了MBA学位,以防以后的科研生涯不顺利。
正如她在获奖感言中所说的,我要永远感谢约翰特罗扬诺斯基。他是我的搭档和长期合作者。他不仅教会了我神经病理学,还启发我接受了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识别疾病蛋白的雄心勃勃的挑战。
自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独立研究以来,李文宇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发现。到目前为止,她的论文被引用超过19万次,H指数高达217,单篇论文被引用超过1000次的次数高达24次,这让她跻身于世界顶级神经科学家的行列。
来自谷歌学术的数据
1991年,李文宇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1],首次证明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的特定蛋白A68是tau蛋白的磷酸化形式。
0915/5df5f85eb73b408caa076c8a8abef36f.jpg"/>1998年,李文渝在Science发表论文【2】,在17号染色体连锁的额颞叶痴呆和帕金森病(FTLD-17)患者家族中鉴定了10多个tau基因的外显子和内含子突变。
2000年,李文渝在Science发表论文【3】,发现 -突触核蛋白( -Syn)的硝化修饰与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
2003年,李文渝在Science发表论文【4】,发现tau 蛋白与 -突触核蛋白( -Syn)的相互作用促进蛋白质的原纤维化,从而驱动人类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症状。
2006年,李文渝在Science发表论文【5】,首次发现了TDP-43 蛋白在额颞叶痴呆(FTLD)和渐冻症(ALS)中的作用。
2012年,李文渝在Science发表论文【6】,证实了合成的 -突触核蛋白原纤维注射到正常小鼠大脑后能够在细胞之间传播,并导致小鼠出现帕金森样神经变性。
2018年,李文渝在Nature发表论文【7】,该研究发现,在路易体疾病(包括帕金森病、痴呆症、路易体痴呆等)和多系统萎缩(MSA)中,患者大脑细胞中都存在 -突触核蛋白( -Syn)聚集,但这些 -Syn 的结构和性质却并不相同,提示了不同细胞环境中的 -Syn 的不同修饰导致了不同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类型。
李文渝团队的这一系列研究成果,为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额颞叶痴呆(FTLD)、渐冻症(ALS)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些发现也正在转化为疾病治疗靶点,例如,AC Immune、SOLA Biosciences 等公司正在开发靶向TDP-43、 -Syn的抗体或小分子药物,用于治疗额颞叶痴呆(FTLD)、渐冻症(ALS)等疾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潜在Best (2023-06-07)
- 远处转移/死亡风险降低65%!mRNA癌症疫苗+K药即将启动III期临床 (2023-06-07)
- JEM:科学家利用“自然系统”识别出了有望开发高效HIV疫苗的特殊蛋白 (2023-06-07)
- 全球领军品牌GP超霸,引领助听器电池产品新概念 (2023-06-07)
- Science子刊:基因编辑+基因工程干细胞疗法,增强脑转移肿瘤免疫治疗 (2023-06-07)
- 江华苦茶初生和次生代谢产物在不同成熟度叶的空间分布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6-07)
- 盛大开幕丨MBL北京细胞治疗技术研发中心在京成立 (2023-06-07)
- 邢念增/肖海华团队首次开发铜死亡纳米药物,增强癌症免疫治疗效果 (2023-06-06)
- 肺癌专家高峰论坛在乐城隆重召开,推动疾病防治关口前移,探索肺癌早筛早诊新路径 (2023-06-06)
- 两大集采品种大跌50%,造影剂Top10洗牌 (2023-06-0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