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白藜芦醇合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
![]() |
来源:植物研究所2022年10月24日10:33
白藜芦醇是一种具有二苯乙烯结构的多酚化合物,能提高植物抵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能力,对人体也有保健作用。葡萄是少数能合成白藜芦醇的植物之一,也是天然白藜芦醇的重要来源。
白藜芦醇是一种具有二苯乙烯结构的多酚化合物,能提高植物抵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能力,对人体也有保健作用。葡萄是少数能合成白藜芦醇的植物之一,也是天然白藜芦醇的重要来源。但大部分葡萄品种中白藜芦醇含量较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白藜芦醇的合成不仅与葡萄本身的遗传背景有关,还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芪合酶STS是白藜芦醇合成的关键酶,但对STS基因表达的精细调控机制,尤其是对环境的响应机制知之甚少。
R & amp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葡萄与葡萄酒科学d团队通过酵母筛选文库,首次鉴定出对白藜芦醇合成有负调控作用的R2R3-MYB转录因子MYB30。MYB30和报道的正调节因子MYB14可竞争性结合STS15/21启动子。葡萄受到紫外光照射后,MYB30和MYB14的表达分别下调和上调,导致STS15/21启动子中积累了大量的正调控因子,STS15/21的上调促进了白藜芦醇的合成。然而,当白藜芦醇积累到一定量时,白藜芦醇诱导的WRKY8转录因子被激活,可以上调MYB30的表达水平,下调MYB14的表达水平,其N端可以与MYB30和MYB14的DNA结合域相互作用,导致STS15/21表达下调,白藜芦醇合成减少。由MYB14-WRKY8-MYB30组成的激活抑制分子模块揭示了葡萄白藜芦醇合成的自平衡机制。同时,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不同葡萄品种间白藜芦醇含量差异的可能机制。该研究为利用基因工程手段生产白藜芦醇和培育高含量白藜芦醇的葡萄品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植物细胞》上。来自肯塔基州立大学/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研究人员参与了这项研究。本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项目和国家的支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标注“来源:100医学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及音视频资料,版权归100医学网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获得书面授权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100医学网”。其他来源的文章均为转载文章。本网站所有转载文章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想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87%的用户都在使用100医疗网APP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Cell: 致命蛋白如何变身守护者?DNA双螺旋破解神经退行之锁 (2025-04-28)
- 液体早筛新突破!Nature:血液中的“雷达”—— RARE (2025-04-28)
- Nat Biotechnol:靶向RNA结合蛋白NPM1有望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 (2025-04-28)
- 沾染病防治法修订草案三审:实时廓清虚伪或不完全沾染病疫情信息 (2025-04-28)
- 亿达科创自研AI精准营销模型,助力药企数字化转型升级 (2025-04-27)
- “膳蔻杯”2024年医药健康科创大赛圆满落幕 (2025-04-27)
- 华大基因「i99智健」重磅发布|多组学+AI赋能,开启精准健康管理新纪元 (2025-04-27)
- 大湾区首个先进治疗药物生态正式落地!中欧医药中心携手丹纳赫旗下Cytiva公司开启产业新篇章 (2025-04-27)
- 辽宁:初步造成笼罩城乡的西医药服务网络 (2025-04-27)
- 《科学》:不促红,改促癌?!斯坦福团队最新研究揭示,癌细胞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增强巨噬细胞免疫抑制性 (2025-04-2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