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复旦大学刘铁民/孔星星团队发现抑制PARP1延长寿命新机制 |
![]() |
来源:Aging 2023-03-27 09:28
该研究指出,在年老果蝇中抑制PARP1,可延长寿命,并发现在骨骼肌中敲低PARP1可通过下调AMPK的多糖ADP-核糖基化修饰、增加AMPKα的活性,后者通过上调PGC-1α和PINK1的表达导致线粒人类衰老的生物学基础仍然是最大的未解科学问题之一。衰老是一个以细胞功能逐渐退化为标志的复杂过程,受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影响。线粒体作为细胞的主要能量枢纽,是高度动态的细胞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线粒体功能的改变是衰老过程中潜在的核心调节因子,去除功能失调的线粒体并形成新的健康线粒体可维持其功能和能量稳态,这与长寿密切相关。然而,这些功能在衰老过程中是如何受到影响的,以及替代的抗衰老干预是否需要不同的线粒体网络仍不清楚。
PARP1(Poly(ADP-ribose) polymerase-1, PARP1))作为多聚ADP核糖聚合酶,在DNA修复及维持基因组完整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PARP1作为细胞死亡和炎症介质,也参与衰老及长寿的调控。研究发现,抑制PARP1可逆转线粒体损伤并减弱线粒体代谢的遗传缺陷。然而抑制PARP1是否能够延缓衰老过程,PARP1相关信号网络在衰老过程中发挥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可知。
2023年3月22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铁民教授团队和孔星星教授团队合作在PNAS杂志发表了题为:Muscle PARP1 inhibition extends lifespan through AMPK PARylation and activation inDrosophila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指出,在年老果蝇中抑制PARP1,可延长寿命,并发现在骨骼肌中敲低PARP1可通过下调AMPK的多糖ADP-核糖基化修饰、增加AMPK 的活性,后者通过上调PGC-1 和PINK1的表达导致线粒体周转加速,肌肉代谢增加、功能增强,阐释PARP1/AMPK参与调控衰老进程的分子机制。
研究团队通过功能缺失(loss of function)策略展开相关研究,发现:骨骼肌特异性敲低Parp1基因(mPARPKD)的果蝇在年老时,爬行能力显著增强,抗饥饿和氧化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其食物摄入、体重无显著变化;而在年轻果蝇中没有这些表型。在骨骼肌中同时敲低Parp1和Ampk 基因(mDKD)后,其寿命、爬行能力、抗饥饿和氧化能力与对照组相似,显著劣于mPARPKD组。
虽已有研究报道PARP1与AMPK 存在相互作用,但PARP1对AMPK 的精确调控未有定论。本研究通过质谱技术证实了PARP1与AMPK 的相互作用,并发现二者结合域。PARP1功能抑制降低AMPK 的翻译后PARylation修饰、增加AMPK 磷酸化。通过点突变技术,确定了AMPK 的翻译后PARylation修饰位点。
机制研究表明,骨骼肌特异性敲低PARP1上调PGC-1 的表达而使线粒体生成增加,同时上调PINK1表达而促进了线粒体自噬对破损线粒体的清除。
该研究首次解释了DNA损伤修复基因Parp1的抑制对能量代谢关键分子AMPK 的精确调控,通过增加线粒体生成和控制线粒体质量,完成骨骼肌中线粒体的高效周转,从而增强骨骼肌代谢功能,实现寿命的延长,提示PARP1抑制除了在癌症肿瘤方面起作用,对延缓衰老也有益处。
复旦大学生科院博后郭珊珊、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生张爽、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庄乙潇、谢法民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大学生科院刘铁民教授和孔星星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啤酒肚的罪魁祸首?Sig Transduct Target Ther最新研究:科学家揭秘酒精是如何促进肝脏中脂肪堆积的 (2025-05-12)
- CRO砥砺前行:35家上市企业业务和财务数据对比 (2025-05-12)
- Nature Biotechnology:小身材,大作为,研究人员如何“炼”出超强迷你基因编辑器NovaIscB? (2025-05-12)
- Nature: “误会”致癌基因?研究揭示髓母细胞瘤起源新图景,CNVs才是幕后“启动者”! (2025-05-12)
- 养生糙米竟是“毒米”?!最新研究:糙米相较于白米,其砷含量尤其是无机砷含量都处于较高水平,儿童等敏感人群尤需警惕 (2025-05-12)
- Science:大脑神经元配对秘籍,如何将“3D海选”变“1D精准奔现” (2025-05-11)
- Science:代谢病新曙光,锁定FPR2,为干预神经酰胺诱导的肥胖与糖尿病开辟新途径! (2025-05-11)
- Nature子刊:李佳/臧奕团队揭示糖尿病促进焦虑的分子机制 (2025-05-11)
- Cell子刊:秦川/田代实/王伟团队揭示动脉粥样硬化通过外泌体加剧大脑损伤 (2025-05-10)
- JACC Cardiovasc Imaging:他汀类药物的“升级版”——PCSK9抑制剂如何守护机体心脏健康? (2025-05-10)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