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月让女性年轻4.6岁?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表观遗传年龄,逆转衰老 |
来源:生物世界 2023-04-07 09:25
这一次,他们在6名女性中进行了相同的临床试验,证实了通过简单地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可在两个月时间内让女性参与者的生物学年龄平均年轻了4.60岁(干预前平均生物学年龄为55.83岁,干预后为51.23岁一直以来,我们认为衰老和死亡是自然的,人类随着年龄增长,会自然而然地衰老和死亡,然而,至今科学家们并没有找到死亡不可避免的证据。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衰老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更像是一种疾病,既然衰老可以被看做是一种疾病,那么就可以针对性治疗,甚至逆转。
实际上,也有一些研究表明,通过服用药物或基因治疗,能够延缓实验动物甚至是人类的衰老。
2021年4月,美国功能医学研究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Aging期刊发表了题为:Potential reversal of epigenetic age using a diet and lifestyleintervention: a pilo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的研究论文【1】。
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突破性临床试验,通过简单地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让40多名男性参与者(年龄在50-72岁之间)的生物学年龄平均年轻了3.23岁,这是首次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证实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干预能够潜在逆转表观遗传年龄,延缓生物学衰老。
近日,该研究团队在Aging期刊发表了题为:Potential reversal of biological age in women following an 8-week methylation-supportive diet and lifestyle program: a case series的研究论文【2】。
这一次,他们在6名女性中进行了相同的临床试验,证实了通过简单地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可在两个月时间内让女性参与者的生物学年龄平均年轻了4.60岁(干预前平均生物学年龄为55.83岁,干预后为51.23岁)。
DNA甲基化,是一种DNA上的化学修饰,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大量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构象、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调控基因表达。
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物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发生DNA甲基化,疾病、衰老、不良生活方式等等因素,都可以通过D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学方式在DNA上留下印记。
在2013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遗传学与生物学教授Steve Horvath联合了100多个实验室,对200多种哺乳动物的血液和组织样本、36000个胞嘧啶甲基化情况进行整理分析,设计出了一个 表观遗传时钟 ,这一时钟可以通过DNA甲基化情况追踪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生物学年龄。
在这两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研究团队分别对健康男性和女性志愿者中进行了实验,他们/她们在8周时间里接受饮食、睡眠、运动和放松指导,并补充益生菌和植物营养素。对照组则不接受干预。
具体指导方案:
饮食方案:
在饮食方案中,参与者被要求进行间歇性禁食(晚7点至早7点之间不进食),限制热量摄入,以植物性饮食为主,包括绿叶蔬菜、十字花科蔬菜、低糖水果,以及少量鸡蛋和肉类(尽量是有机的,不含激素和),尽量避免加糖的食物和饮品,另外每天补充益生菌。
运动方案:
每周中至少5天里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运动,运动强度为最大自我疲劳感知程度的 60-80%。
睡眠方案:
每晚至少平均睡眠7小时。
放松方案:
每天进行两次由哈佛大学Herbert Benson博士开发的放松方法,通过深呼吸以减轻加压力。
在为期8周后的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采集了参与者的唾液样本进行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并使用Steve Horvath教授开发的表观遗传时钟进行计算。
发现与对照组相比,8周的饮食、运动、睡眠和放松治疗让这些男性参与者的生物学年龄(表观遗传年龄)减少了3.23年,让这些女性参与者的生物学年龄(表观遗传年龄)减少了4.60岁。
对男性生物学年龄的改善效果
对女性生物学年龄的改善效果
这两项研究首次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证实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干预能够潜在逆转表观遗传年龄,延缓生物学衰老。这一次增加的女性参与者的研究扩展了之前在男性中进行的研究发现,表明在这种生活方式干预在两性中都可能实现有利的生物学年龄改变。
该研究的领导者、美国功能医学研究院的Kara Fitzgerald博士表示,这些研究证实了通过食物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能够对人体的DNA甲基化模式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团队已经开始一项更大规模的研究,希望进一步证实这些发现。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Cell:亨廷顿病的“基因时钟”!CAG重复如何引发神经元死亡? (2025-01-22)
- Nature子刊:揭示HIV (2025-01-22)
- 为何说吸烟是“隐形杀手”?Elife揭秘尼古丁驱动肠道干细胞癌变新机制,DBZ或带来治疗新曙光 (2025-01-21)
- Neurology :食用红肉会增加患痴呆症和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 (2025-01-21)
- Cell:一项大规模研究鉴定700种与抑郁症相关的遗传变异 (2025-01-21)
- Mol Cancer:科学家揭示多种类型癌症发生转移背后的特殊遗传驱动因素 (2025-01-18)
- Nature Aging:为什么我们的DNA也会“变老”? (2025-01-18)
- 连发两篇 Nature 子刊,司龙龙团队开发基于PROTAC的减毒活疫苗新策略 (2025-01-18)
- 西湖大学2025年首篇Nature:申恩志/吴建平团队首次揭示“RNA剪刀”的切割全过程 (2025-01-17)
- Sci Rep:网膜素 (2025-01-1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