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24项专利,名校专家联手创办,合成生物学初创开发新型智能生物制剂 |
![]() |
来源:生辉 2023-07-17 15:11
近日, Pearl Bio 走出隐匿模式,现已完成 A 轮融资。其领导团队是合成生物学、基因组重新编码和核糖体工程领域的世界领先学者在生物治疗领域,生物制剂容易受到不可预测的降解和反应的影响,由此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成立于 2020 年,是一家由 Khosla Ventures 投资的合成生物学公司,其专有技术可将基因组和核糖体工程相结合,生产出以前无法获得的新型生物制剂。

近日,走出隐匿模式,现已完成 A 轮融资。
其领导团队是合成生物学、基因组重新编码和核糖体工程领域的世界领先学者:George Church 作为公司的科学顾问,两位联合创始人 Farren Isaacs 和 Michael Jewett 曾在 George Church 实验室开展博士后研究,现分别在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任职。

▲图丨Pearl Bio 的主要团队(来源:公司官网)
的平台整合了联合创始人 Farren Isaacs 和 Michael Jewett 在过去十年中开发的24 项独家许可专利和应用程序。其中,新颁发的美国专利 11,649,446 授予 Pearl Bio 通过编码合成化学来设计可编程生物制剂的独家许可。
其突破性技术是一种通用重新编码的生物体,通过它为智能生物制剂创造全新的材料。
什么是基因重新编码的生物体 (GRO)?
遗传密码由 A、T、C 、G 四个字母组成,任意三个为一组密码子,共有 64 种组合,但由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只有 20 种,这种现象被称为 冗余 。
将重新编码基因组和核糖体工程放在一起,几乎可以重新利用遗传密码和任何细胞的翻译机制来生产全新的材料。
2013 年,首篇描述 GRO 的论文在Science刊发。起初,团队发布的版本只释放了一个密码子,这意味着它只能编码一种替代氨基酸。此后多年,该团队一直致力于调整这项技术,以改进和扩展它的功能。现在还拥有新开发的 GRO 的专有权,该 GRO 具有两个开放的编码通道,可将多功能性赋予蛋白质疗法,如添加合成单体、多种类型,以及多个位置的修饰。

(来源:Science)
Pearl 手握的专利的另一部分是关于正交核糖体,这使得 Pearl 能够设计核糖体,使其能够有效地与 L- 氨基酸以外的外来底物一起作用,从而开辟新型治疗性生物材料的途径。
联合创始人 Amy Cayne Schwartz 解释说: 通过将多种合成化学物质编码到蛋白质中,Pearl 能够调整半衰期,靶向递送至患病细胞,并附加细胞毒性有效载荷以定制有价值的治疗特性,克服阻碍市场批准的关键障碍。
她认为这项技术有望克服当前市场上生物制剂的许多缺点: 例如,优化药物抗体比例一直是一个决定性的挑战,因为将药物连接到天然氨基酸残基时会受到数量和特定位置的限制。相比之下,Pearl 可以以单体精度连接多达 50 种合成氨基酸,以调整治疗特性,同时保留蛋白质序列和功能。这种精确度使半衰期长达三周的治疗窗口的可编程性能够解决特定的疾病适应症或患者群体。
其他公司也尝试挑战生物治疗领域的范式。例如,Ambrx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使用扩展的遗传密码技术,2021 年以1.26 亿美元的价格首次公开募股,但是Ambrx 的技术不使用基因重新编码的生物体;Synthorx 是该领域的另一家合成基因组公司,于 2019 年被赛诺菲以 25 亿美元收购,该公司的 Expanded Genetic Alphabet 技术添加了一个新的 DNA 碱基对,可用于创建优化的生物制剂。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百奥赛图与百济神州达成抗体分子许可协议,加速创新药物开发 (2025-07-10)
- Nature Biotechnology:基因编辑的“瑞士军刀”!16种序列特异性编辑器诞生,实现对DNA的“按需编程” (2025-07-10)
- STTT:膳食脂肪酸调教T细胞!港大团队发现,棕榈酸会削弱γδ-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而油酸可逆转 (2025-07-10)
- 《神经病学》:重大人生打击,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病理发展和大脑结构的变化有关! (2025-07-10)
- J Hematol Oncol:突破T细胞白血病治疗瓶颈——双靶点CAR-T细胞有望带来新希望 (2025-07-09)
- 《自然·医学》:世卫组织最新预警!全球08-17年出生的人,或有1560万会患胃癌,76%归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2/3发生在亚洲 (2025-07-09)
- 精鼎医药宣布两位 FDA 权威专家加入我司咨询团队,进一步增强监管事务、医学及 AI 领域专业实力 (2025-07-08)
- Mater Today Bio:干细胞球联手纳米颗粒水凝胶精准改善糖尿病创面环境,加速伤口愈合新突破 (2025-07-08)
- J Anim Sci Biotechnol研究揭秘美味密码:益生菌联手重塑肠道菌群,经肠-肌轴提升猪肉鲜味与品质 (2025-07-08)
- Science: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2025-07-0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