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疾控提醒食品风险:勿误食有毒野果 适量食用小龙虾 |
![]() |
目前处于暑假假期,“避暑游”“亲子游”“研学”等成为出行主流选择,旅游人流量增大、聚会活动增加,再加上正值台风季,各类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19日发布消息提醒市民暑期要重点预防米酵菌酸中毒、误食有毒野果等风险。
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广东疾控专家提醒,要警惕凉皮、河粉、肠粉(卷粉)、粿条、米线(米粉)等淀粉制品,发酵玉米面、糍粑、吊浆粑等谷类发酵制品,变质木耳、银耳等,在高温潮湿天气下,受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长时间室温存放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引起中毒。
在外就餐时:可以观察销售者的环境卫生。尽量选择湿米粉、谷类发酵制品等食物存放在冰箱里冷藏,现煮现吃的店铺;购买湿米粉等产品时:重点看包装和标签,产品应该有完整独立的包装,标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购买湿米粉等产品后:尽快烹调,若不能马上烹调,要放置冰箱暂时冷藏。建议当天购买当天食用完,尽量不吃隔餐、隔夜饭菜。
预防误食有毒野果
暑期外出旅游,很多家长都会选择带孩子亲近大自然。这个季节也是各种果实成熟的季节,野果种类繁多,极易出现采摘误食野果导致食物中毒。广东疾控专家提醒,野外游玩不要随意采摘食用果子,有毒的野果外形和口感与可食用的果子十分接近,就算是专家,如果不仔细辨认都可能认不出来。部分有毒的野果毒性较大,误食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
食用小龙虾要适量
炎炎夏日,叫上几位好友,嗦上一盆盆小龙虾,是人间一件美事。作为宵夜里的“扛把子”,“虾”红是非多,既往曾出现因食用小龙虾而出现肌肉酸痛、四肢乏力、酱油色小便等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表现的病例。
广东疾控专家提醒,食用小龙虾要注意“不过季”“不过量”和“少吃头”。“不过季”是指小龙虾属于时令性食物,通常养殖小龙虾的上市季节在4-7月间。过季吃到的小龙虾有可能是来路不明的野生小龙虾或者不新鲜的小龙虾,品质无法得到保证。
与此同时,对于尿酸较高、过敏人群,食用大量小龙虾会增加痛风、过敏的风险。
此外,小龙虾的头部容易吸附蓄积重金属、毒素及细菌等污染物,有调查显示,吃小龙虾的虾头会增加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风险,广东疾控专家建议大家只吃小龙虾尾部的肉。
医药网新闻
- 相关报道
-
- 急诊专家提醒:中暑急救,这些步骤至关重要 (2025-07-22)
- 广东疾控: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 发现的病例均为轻症 (2025-07-22)
- 暑期就诊高峰背后:运动不足成多种儿童疾病“共因” (2025-07-21)
- “三伏贴”究竟应该怎么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别提醒 (2025-07-16)
- 中疾控:建议公众暑期出游关注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 (2025-07-14)
- 高温湿热如何祛湿养生?医务人员分享夏至健康攻略 (2025-06-19)
- 视力好就代表眼睛健康?专家揭示眼健康误区 (2025-06-09)
- 中疾控专家:新冠疫情正在一些省份出现下降趋势 (2025-06-06)
- 回应家长关切 中医药为儿童青少年健康护航 (2025-06-04)
- 最新研究显示 我国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升至43.7% (2025-05-2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