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世卫列为致癌物的阿斯巴甜,又被证明有危害,导致记忆和学习缺陷,还遗传后代 |
![]() |
来源:医诺维 2023-09-22 10:29
该研究显示,尽管小鼠每天饮用阿斯巴甜FDA推荐剂量的7%-15%(相当于人类2-4杯235mL汽水),16周后发现,阿斯巴甜会导致小鼠显著的记忆和学习缺陷。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含糖饮料的消费量不断增加,同时也有证据表明,含糖饮料对心脏代谢健康的有害影响正在积累。据估计,全球每年有18.4万人的死亡可归因于含糖饮料。
众所周知,含糖的饮食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为了减少糖的摄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食用人造甜味剂。人造甜味剂被广泛用作糖的无热量替代品,存在于全球数千种产品中,特别是超加工食品,如无糖饮料、零食和低热量食品等。人造甜味剂被认为是一种更健康的替代品,但其对健康的影响仍存在争议。
阿斯巴甜,是人造甜味剂的一种,用于用于数以千计的低热量食品和饮料中,早期研究显示,食用阿斯巴甜后,会分解成天冬氨酸、苯丙氨酸和甲醇,所有这些都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强烈影响。
2023年7月14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发布了无糖甜味剂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报告。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援引对人类致癌性的 有限证据 ,将阿斯巴甜归为可能对人类致癌之列(2B组),联合专家委员会重申其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
近日,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Nature旗下期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Learning and memory deficits produced by aspartame are heritable via the paternal lineage"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尽管小鼠每天饮用阿斯巴甜推荐剂量的7%-15%(相当于人类2-4杯235mL汽水),16周后发现,阿斯巴甜会导致小鼠显著的记忆和学习缺陷。
此外,认知缺陷会沿着父系遗传给后代,这表明阿斯巴甜的不良认知影响是可遗传的,而且比目前估计的更为普遍。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在16周内每天给小鼠喂食阿斯巴甜饮料或水,剂量仅相当于FDA推荐的人类每日最大摄入量的7-15%,对于人类而言,相当于每天饮用2-4杯235mL汽水。小鼠模型被分为三组:一组只喝水,一组摄入阿斯巴甜推荐剂量7%的饮料,一组摄入阿斯巴甜推荐剂量15%的饮料。
在为期16周的研究中,所有小鼠每隔4、8和12周在Y迷宫中进行测试,并且在隔12周后在Barnes迷宫中测试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要求小鼠学会从40种可能中找到 安全 的逃生口。
研究发现,仅饮用水的小鼠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找到 安全 的逃生口,而摄入阿斯巴甜的小鼠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此外,研究人员还分析阿斯巴甜对小鼠后代的影响,发现阿斯巴甜导致的记忆和学习缺陷会影响下一代,雄性小鼠的所有后代都有类似于父亲的缺陷。
研究人员表示,其他研究表明,此类传播是由于精子的表观遗传变化而发生的。
不仅如此,阿斯巴甜还会增加焦虑风险,并遗传给后代。
2022年12月2日,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Trans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aspartame-induced anxiety and changes in glutamate-GABA signaling and gene expression in the amygdala"的研究论文。
研究表明,人造甜味剂阿斯巴甜增加焦虑风险,甚至会遗传给后代。

在12周的研究中,迷宫测试发现,饮用阿斯巴甜饮用水的小鼠表现出强烈的焦虑样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阿斯巴甜影响了小鼠的基因,改变了小鼠的杏仁核,使其细胞更加活跃。
此外,接触过阿斯巴甜的小鼠后代和后代的后代也表现出类似焦虑的行为,这表明甜味剂的作用可以遗传给后代至少两代。
综上,无糖也不健康,人造甜味剂并不是糖的健康和安全替代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百奥赛图与百济神州达成抗体分子许可协议,加速创新药物开发 (2025-07-10)
- Nature Biotechnology:基因编辑的“瑞士军刀”!16种序列特异性编辑器诞生,实现对DNA的“按需编程” (2025-07-10)
- STTT:膳食脂肪酸调教T细胞!港大团队发现,棕榈酸会削弱γδ-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而油酸可逆转 (2025-07-10)
- 《神经病学》:重大人生打击,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病理发展和大脑结构的变化有关! (2025-07-10)
- J Hematol Oncol:突破T细胞白血病治疗瓶颈——双靶点CAR-T细胞有望带来新希望 (2025-07-09)
- 《自然·医学》:世卫组织最新预警!全球08-17年出生的人,或有1560万会患胃癌,76%归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2/3发生在亚洲 (2025-07-09)
- 精鼎医药宣布两位 FDA 权威专家加入我司咨询团队,进一步增强监管事务、医学及 AI 领域专业实力 (2025-07-08)
- Mater Today Bio:干细胞球联手纳米颗粒水凝胶精准改善糖尿病创面环境,加速伤口愈合新突破 (2025-07-08)
- J Anim Sci Biotechnol研究揭秘美味密码:益生菌联手重塑肠道菌群,经肠-肌轴提升猪肉鲜味与品质 (2025-07-08)
- Science: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2025-07-0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