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p Med:揭示呼吸道微生物组影响人类细菌性肺炎严重程度的分子机制 |
![]() |
来源:100医药网原创 2023-09-23 14:18
来自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明,微生物组的组成、病原体负荷和临床干预措施会影响嗜肺军团菌引起的细菌性肺炎的严重程度。肺炎是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的肺泡感染,其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给临床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全球的一个公共健康问题;人类呼吸道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微生物组)往往会定植到不同的生境中。呼吸道微生物组能通过刺激宿主机体的系统并保护机体抵御病原体的感染,来促进人类健康,因此其备受科学家们的关注。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 Medicine上题为 The respiratory tract microbiome, the pathogen load, and clinical interventions define severity of bacterial pneumonia 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明,微生物组的组成、病原体负荷和临床干预措施会影响嗜肺军团菌引起的细菌性肺炎的严重程度。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联合研究分析了嗜肺军团菌引起的肺炎患者在整个住院期间机体呼吸道微生物组的多样性和组成,包括细菌、古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嗜肺军团菌是一种被称之为军团病的严重肺炎的病原体,其往往会通过吸入人工水源中受污染的气溶胶而感染,比如淋浴水、热水浴缸或空调系统等,军团病的致死率从5%至40%不等,这主要取决于临床情况和地区;其风险因素包括高龄、原有的肺部疾病、吸烟和免疫抑制等,大约三分之二的报告病例都发生在男性身上。
欧洲的军团病从2005年的4,693例增加到了2021年的10,004例,增幅高达113%,这种急剧上升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气候变化、水温升高以及更加频繁和剧烈的洪水,从而就使得军团菌能更快地复制并进入人类环境中。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高通量细菌、古细菌和真菌标记基因测序技术与量化手段相结合来分析随着感染过程以及在医院干预措施(比如使用机械通气和等)的作用下患者机体呼吸道微生物组是如何发展的。研究人员分析了由嗜肺军团菌引起的38名肺炎住院患者的独特队列。
揭示呼吸道微生物组影响人类细菌性肺炎严重程度的分子机制。
图片来源:Cell Reports Medicine (2023). DOI:10.1016/j.xcrm.2023.101167
研究者Carmen Buchrieser教授解释道,我们发现了复杂的微生物组动态特征,其中共生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会共存,其之间丰度平衡会驱动微生物组恢复或菌群失调,科学家们观察到,在住院初期,微生物组的多样性会减少,致病性嗜肺军团菌则会被抗生素疗法所杀灭。但这一空位很快就会被其它机会性物种所占据,这些物种通常会对抗菌药物产生一定的耐受性,而这是预防二次感染策略中应该考虑的因素,细菌和真菌负荷最高的呼吸道微生物组也显示出了较低的多样性和病原体富集程度,这就表明,较高的生物量虎嗅是二次感染或合并感染的生物标志物。
最后,研究人员发现,军团菌的生物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合并症有关,这就表明,病原体的定量分析应该纳入到患者的日常监测中,诸如机械通气或使用特定类型的抗生素等临床干预措施会影响微生物组的组成,从而影响患者的疾病预后。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还发现,真菌、古细菌和原生动物或许是住院患者呼吸道中的常驻菌,而并非仅仅是过渡菌,其可能会导致患者机体肺炎的进展,当然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呼吸道微生物组的平衡、病原体负荷动态和临床干预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肺炎患者机体的恢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0yiyao.com)
原始出处:
Ana Elena P rez-Cobas,Christophe Ginevra,Christophe Rusniok, et al. , Cell Reports Medicine (2023). DOI: 10.1016/j.xcrm.2023.10116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Nature Materials:清华大学喻国灿/程功等开发新型LNP,不在肝脏蓄积,让mRNA疫苗更安全、更高效 (2025-08-06)
- Nature头条:超加工食品让减肥更加困难,还会影响心血管代谢健康 (2025-08-06)
-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发表最新Cell论文 (2025-08-06)
- STM:中山大学团队找到肠癌“照妖镜”,首次发现抑制SIRT2可以让肠癌细胞“现身”! (2025-08-05)
- Nature:王者换代?AI设计的OpenCRISPR-1正式挑战Cas9霸主地位,开启基因编辑新范式 (2025-08-05)
- Cell:顾名夏/苗一非/郭敏哲团队,在同一个球状体中实现肺和肠道类器官的血管化,成功构建多谱系类器官 (2025-08-05)
- 《细胞》:中美团队首次发现,分泌蛋白AOAH可以解除肿瘤对T/树突细胞的免疫抑制! (2025-08-05)
- Nature子刊:仅仅看到病人,大脑就会激活免疫系统,让身体提前做好防御准备 (2025-08-04)
- 困扰韦东奕的牙周问题有救了?王松灵院士团队发表牙髓干细胞治疗牙周炎的临床试验数据 (2025-08-04)
- Cell子刊:赖仞团队揭示高脂饮食通过肠道细菌促进血栓形成的新机制 (2025-08-04)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