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证震后环境卫生?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回应 |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我国正处于地球两大地震带交接处,地震灾害多发。地震发生后,首要的卫生工作是紧急医学救援,救治伤员,应急安置灾民;同时,还应加强震后的环境卫生工作,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卫生评估 降低震后灾害
地震灾害发生后,应首先进行地震区域的卫生评估,为震后的救灾防病提供基础资料。
基本卫生资料评估。地震灾后,应首先收集该地区基础人口资料、卫生设施(人员)可及性资料、传染病地方病流行情况等基础资料。环境卫生脆弱性评估。地震灾后,环境卫生工作应首先确定供水、食品卫生、粪便处理、垃圾处理、帐篷等的需求和优先顺序,还应从放射性危险、化学物污染、火灾、爆炸、毒气泄漏的角度综合考虑空气、水、土壤的污染情况对健康的影响。环境卫生需求评估。除紧急医学救援外,还应充分评估医疗点和医疗人员配备量、药品和杀虫剂配备量、供水和消毒剂配备量、临时厕所和垃圾收集点的设置量等环境卫生需求。
恢复供水 加强饮水消毒
震后各种供水水源可能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导致饮水水质卫生条件恶化,组织应急供水是卫生工作最迫切的任务之一。
确定供水方式。震后初期,瓶装水等包装水供应和水车送水是非常有效的保证饮水安全的供水方式。积极寻找备用水源。备用水源的选用应满足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维护、经济技术合理的原则。加强饮水消毒。震后应尽快恢复市政供水或集中供水,在恢复供水前应加强水质监测力度,合格后方可供水;选用备用水源供水、分散供水和自供水时更应该强化饮水消毒。
规划有序 分区临时安置
震后房屋等设施破坏,临时设置的灾民安置点应合理规划,分区设置。
设立临时安置点应充分考虑地质、水文条件,防止余震、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对安置人群的危害。临时安置点应设置医疗点、供水点、垃圾集中收集点、临时厕所等,各区域应相对独立设置,避免交叉污染。安置点应便于排水,应防止污水污染水源;通风良好,防止回风。
修建厕所 杜绝分散如厕
灾后粪便的管理是预防传染性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灾后厕所的设置应满足群众需要,同时应因地制宜,尽快设立临时厕所,避免分散如厕。
原有公厕在破坏不严重的情况下,应尽快修复,评估其安全性和可用性后恢复使用。在灾民安置点,应尽快设立临时厕所,厕所应设置在下风向,底部应不渗漏,避免污染水源,设立的厕所应有明确标识,夜间应有照明。在人员密集区域或不方便搭建临时公厕的安置点,可采用流动厕所,加强对流动厕所专人管理,及时清理并消毒。
流水洗手 预防病从口入
灾区卫生条件受限,卫生防病的首先任务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肠道传染病多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因此,加强粪便管理和防止病从口入尤为重要,而流水洗手是最有效的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措施。
震后初期,应尽量减少接触人畜动物尸体和经地表水浸泡的家具、衣物等物品。在饮水供应受限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用手揉眼睛、直接抓取食物食用,在进食前可采用免洗洗手液等进行手部卫生消毒。如条件允许,应尽量设置专门的洗手龙头,采用经处理的水流水洗手,洗手时可用肥皂或洗手液充分搓洗以清除污渍和微生物。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秋冬呼吸疾病高发 专家提醒“从老到小”均应开展肺健康守护 (2024-10-28)
- 乳腺癌容易盯上哪些人?科学预防乳腺癌 (2024-10-24)
- 如何防治诺如病毒感染?疾控专家给出5点提示 (2024-10-23)
- 天气渐凉 专家提示科学防治呼吸系统疾病 (2024-10-08)
- 全国高血压日:减盐控重 让血压不再“居高不下” (2024-10-08)
- 流感疫苗应该去哪里接种?需要注意什么? (2024-09-10)
- 专家:切勿过早“贴秋膘” “三高”人群避免骤冷骤热 (2024-08-09)
- 高温天气持续 老年人如何活动才安全? (2024-08-09)
- “立秋”至 暑未消 怎样科学健康度过季节交替?专家提示来了 (2024-08-08)
- 夏秋交替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和过敏?专家解答 (2024-08-07)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