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anostics:UBE2K通过靶向HNRNPU调控亲本基因UBE2K加重抑郁症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4-09-24 10:55
本研究提供了circ-UBE2K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功能减轻抑郁样行为的新证据,提示circ-UBE2K可能作为治疗重度抑郁症的潜在治疗靶点。重度(MDD)是一种以情绪障碍为特征的慢性疾病,主要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超过3.5亿人患有抑郁症,抑郁症与高致残率和自杀率有关。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长期接触压力生活事件被认为是抑郁症的主要风险因素。目前,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备受关注,包括遗传、生化、学、神经结构、心理社会和表观遗传等因素。然而,由于MDD病例的异质性,MD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进一步研究MDD的详细机制有助于确定更有效的治疗靶点。
环状rna是一种具有闭环结构的非编码rna,在哺乳动物组织中广泛表达。具有闭环结构的circrna比其他非编码RNA分子更稳定,半衰期更长,并且可以抵抗核糖核酸酶R (RNase R)的降解;因此,它们是理想的性生物标志物。近年来的重要研究表明,circRNAs在细胞间通讯、神经细胞形态发生、可塑性和神经系统相关疾病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CircRNAs在一系列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呈现动态表达模式,在调控基因转录、蛋白表达、DNA甲基化和肽翻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者之前的转录组分析和其他研究表明,circRNAs在MDD患者和抑郁症模型动物的外周血中异常表达,这表明circRNAs可能是MDD发病机制的新生物标志物和/或新的治疗靶点。尽管已经发现了数千种异常表达的环状rna,但它们的功能只有少数被阐明。
神经炎症反应是许多系统疾病的核心病理机制之一,炎症与抑郁症的发病密切相关。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是导致抑郁症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小胶质细胞感知抑郁相关的压力源,引发免疫反应和神经炎症,导致。这种功能障碍可能在破坏神经功能中起作用,导致抑郁症。
图片来源:
近日,来自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研究者们在Theranostic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Microglial circ-UBE2K exacerbates depression by regulating parental gene UBE2K via targeting HNRNPU 的文章,该研究提供了circ-UBE2K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功能减轻抑郁样行为的新证据,提示circ-UBE2K可能作为治疗重度抑郁症的潜在治疗靶点。
关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知识缺乏。表观遗传学相关的circrna可能参与抑郁症的机制,作为治疗靶点具有很大的潜力,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研究者通过高通量测序从重度抑郁症(MDD)患者外周血和抑郁症模型小鼠脑中筛选环状RNA UBE2K (circ-UBE2K),将circ-UBE2K过表达慢病毒和干扰小胶质细胞circ-UBE2K的腺相关病毒注入小鼠海马,观察circ-UBE2K在MDD中的作用。通过蔗糖偏好、强迫游泳、悬尾和开放场实验来评价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circ-UBE2K对小胶质细胞活化和免疫炎症的影响。采用下拉质谱法、RNA免疫沉淀法(RIP)和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鉴定circ-UBE2K/ HNRNPU轴下游靶点。
慢病毒双侧立体定向注射cumm诱导抑郁模型小鼠的实验过程
图片来源:
通过高通量测序和大规模筛选,研究者发现MDD患者外周血和抑郁模型小鼠大脑中circ-UBE2K水平均显著升高。在功能上,circ- ube2k过表达小鼠表现出抑郁样症状加重、脑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和小胶质细胞激活异常。取消circ-UBE2K缓解了这些变化。在机制上,研究者发现circ-UBE2K与异质核核糖核蛋白U (HNRNPU)结合形成复合物,上调亲本基因泛素偶联酶E2K (UBE2K)的表达,导致小胶质细胞异常活化和神经炎症,促进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
circ-UBE2K在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图片来源:
综上所述,外应激后小胶质细胞中cirbe2k的表达增加,与HNRNPU结合形成cirbe2k /HNRNPU复合物,从而调节亲本基因UBE2K的表达,介导小胶质细胞异常活化,诱导神经炎症,促进MDD的发生。本研究提供了circ-UBE2K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功能减轻抑郁样行为的新证据,提示circ-UBE2K可能作为治疗重度抑郁症的潜在治疗靶点。( 100yiyao.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Cancer Cell:何厚胜/秦骏团队揭示环状RNA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关键作用 (2025-04-19)
- 我国学者发现,孕期喝茶或可改善孩子的大脑认知发育,而喝咖啡则没影响 (2025-04-19)
- 《科学》:找到女性专属镇痛秘方!科学家发现雌性小鼠大脑附近的免疫细胞能够产生内源性阿片肽,由雌激素和孕激素协同调控 (2025-04-19)
- 两篇《自然》:二甲双胍又现新技能!科学家揭秘最常见克隆性造血突变,让线粒体“暴走”驱动血癌发生,二甲双胍可有效针对 (2025-04-19)
- 贾伟平院士团队最新研究发现社区同伴支持模式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干预24个月后的管理效果 (2025-04-19)
- Nature“风向标”综述!这些自身免疫疾病靶点,或将诞生下一个药王!改写百亿美元神话 (2025-04-18)
- 乔治·丘奇创立的猪器官移植公司,获FDA批准进行首例基因编辑猪肝脏移植人体试验 (2025-04-18)
- FEBS J:新研究发现ADAMTS5是驱动卵巢癌扩散的关键蛋白 (2025-04-18)
- Cell:我国科学家发现周围神经系统中的小胶质细胞可调节神经元的胞体大小 (2025-04-18)
- 《自然·代谢》:脂肪竟是焦虑推手!科学家发现,急性应激会促进脂肪组织分泌GDF15,激活大脑的焦虑受体 (2025-04-1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