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在情绪感染期间,缰核中血清素的释放促进了创伤后的恢复力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4-09-29 12:54
这项新的研究重新审视了血清素的作用,并开辟了新的视角,尤其是在理解抑郁症及其治疗方面。通过观察他人如何应对经历这一简单行为,可以提高我们的恢复能力,并防止由此导致的病理状态,尤其是。来自瑞士洛桑大学和中国北京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在小鼠身上证明了这种 情绪传染(emotional contagion) 的存在,并成功破解了其机制。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4年9月6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 Serotonin release in the habenula during emotional contagion promotes resilience 。
在一种名为 缰核(habenula) 的大脑结构中释放的神经递质血清素(serotonin)被证明是恢复力的关键。这项新的研究重新审视了血清素的作用,并开辟了新的视角,尤其是在理解抑郁症及其治疗方面。
人类有能力在应对令人厌恶的经历的同时继续正常生活。这种能力被称为恢复力(resilience)。然而,有些人更容易受到创伤事件的影响。他们会丧失动机和动力,而这正是抑郁症的特征。提高这些高危人群的恢复力可以抵御他们的脆弱性,并对可能出现的病理状态起到预防作用。但是,要将恢复力作为一种预防措施,仍有太多未知因素。
论文通讯作者、洛桑大学生物与医学学院基础神经科学系副教授Manuel Mameli说, 目前还缺乏临床工具或潜在机制来促进这种能够像健康人一样培养恢复力反应的调节方式。 要做到这一点,人们需要了解逆境背后的大脑功能--- Mameli及其研究团队成功地应对了这一挑战。
观察自我保护
为了探索内在的大脑机制,研究者首先设计了一种实验模型,该模型能够促进恢复力并测量其对创伤后病理特征出现的影响。
Mameli解释说, 我们从一个公认的事实出发,即观察他人的情感经历有助于我们从中学习。这是一种被称为情绪传染的现象,它能促进恢复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将 观察者 小鼠放在一只爪子受到轻微电击的小鼠附近。这项简单的任务保护了大多数观察者小鼠,使它们在随后亲身经历这种不愉快经历时不会产生抑郁的病理状态。那些没有目睹同伴痛苦经历的小鼠则不是这样。他们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观察他人应对创伤经历这一简单的行为会增强自身的恢复能力,并有助于防范可能出现的病理后果。
血清素 恢复力分子
在发现这一行为原理后,研究者成功地确定了介导这一原理的大脑机制。他们重点研究了位于大脑中心的微小脑结构---缰核,众所周知,哈伯脑参与情绪和感觉处理,并调节与抑郁有关的神经递质,特别是血清素。为此,他们专门开发了成像工具来追踪小鼠体内的这种分子。
Mameli补充说, 要测量大脑中血清素的变化非常困难。多亏了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北京大学的Yulong Li开发的生物传感器,我们才得以确定其关键机制。
行为实验中的记录显示,情绪传染与缰核中神经元功能的持久变化以及该区域血清素释放的增加相吻合。更具体地说,根据Mameli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Sarah Mondoloni的说法, 在这项任务中,血清素的动态发生了变化,这是我们研究的关键发现 。
图片来自Science, 2024, doi:10.1126/science.adp3897
通过人为改变血清素水平的动态变化,研究者得以证明血清素不增加不仅会破坏缰核中神经元活动的持久变化,还会削弱小鼠在逆境中提高恢复力的能力。
重新探索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这项新研究发现的逆境发生后的恢复力机制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一个共同点是血清素。许多药物都靶向血清素,以增加它在大脑中的浓度。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缰状核中短暂的局部的血清素增加可以防止创伤经历后冷漠行为的发生。
Mameli总结说, 对于神经科学家们来说,这种血清素能系统(serotonergic system)的这一特性是令人兴奋的信息。但是,我们的发现也能为抑郁症的新治疗应用铺平道路,例如通过测试现有的药理血清素激活剂,包括刺激血清素系统的迷幻剂疗法。有可能对它们的使用进行改进,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方法。 (100yiyao.com)
参考资料:
Sarah Mondoloni et al. . Science, 2024, doi:10.1126/science.adp389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Cancer Cell:何厚胜/秦骏团队揭示环状RNA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关键作用 (2025-04-19)
- 我国学者发现,孕期喝茶或可改善孩子的大脑认知发育,而喝咖啡则没影响 (2025-04-19)
- 《科学》:找到女性专属镇痛秘方!科学家发现雌性小鼠大脑附近的免疫细胞能够产生内源性阿片肽,由雌激素和孕激素协同调控 (2025-04-19)
- 两篇《自然》:二甲双胍又现新技能!科学家揭秘最常见克隆性造血突变,让线粒体“暴走”驱动血癌发生,二甲双胍可有效针对 (2025-04-19)
- 贾伟平院士团队最新研究发现社区同伴支持模式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干预24个月后的管理效果 (2025-04-19)
- Nature“风向标”综述!这些自身免疫疾病靶点,或将诞生下一个药王!改写百亿美元神话 (2025-04-18)
- 乔治·丘奇创立的猪器官移植公司,获FDA批准进行首例基因编辑猪肝脏移植人体试验 (2025-04-18)
- FEBS J:新研究发现ADAMTS5是驱动卵巢癌扩散的关键蛋白 (2025-04-18)
- Cell:我国科学家发现周围神经系统中的小胶质细胞可调节神经元的胞体大小 (2025-04-18)
- 《自然·代谢》:脂肪竟是焦虑推手!科学家发现,急性应激会促进脂肪组织分泌GDF15,激活大脑的焦虑受体 (2025-04-1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