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的“克星”!Cell Metab:新研究表明减肥药或可帮助对抗脂肪肝 |
![]() |
来源:100医药网 2024-09-29 15:08
这一关于胰高血糖素的发现表明,提高这种激素水平的药物可能通过增加能量消耗来治疗脂肪肝。在与脂肪肝的斗争中,科学家们正在寻找一切可能的解决方案。脂肪肝,也称为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变性肝病(MASLD),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已经影响到近40%的成年人。当体内多余的脂肪沉积在肝脏时,就会导致炎症、肝纤维化,甚至可能造成永久性肝损伤或肝癌。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MASLD患者在肝脏中燃烧脂肪的速度与未患病者相同。这一发现解决了该领域长期以来的一个争议。
相关研究结果于2024年8月27日在线发表在Cell Metabolism期刊上,论文标题为 Glucagon promotes increased hepatic mitochondrial oxidation and pyruvate carboxylase flux in humans with fatty liver disease 。论文通讯作者为耶鲁大学医学院医学教授George R. Cowgill和细胞与分子生理学教授Gerald Shulman。
胰高血糖素的神奇作用
研究者发现,提高血液中葡萄糖相关激素胰高血糖素(glucagon)的水平,可以刺激健康人和脂肪肝患者的肝脏代谢。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一些实验性减肥药和糖尿病药物(如瑞他鲁肽)也含有胰高血糖素激动剂成分。这一发现表明,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多种机制防治脂肪肝。
Shulman指出,虽然有一些药物可以治疗脂肪肝,包括新近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药物瑞斯美隆(resmetirom),但这些疗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很明显,我们需要其他药物。 他认为,促进肝脏线粒体脂肪氧化的疗法可能是一种有用的方法。
什么是线粒体脂肪氧化?
线粒体脂肪氧化是肝细胞将脂肪转化为能量的代谢过程。如果科学家们能找到一种提高肝脏线粒体脂肪燃烧能力的方法,就能减少肝脏中的脂肪沉积,甚至有可能逆转MASLD和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
Shulman和他的团队使用了一种最近开发的技术,即位置同位素核磁共振示踪分析(PINTA)。这种技术可以追踪标记底物的代谢,并定量确定体内肝脏线粒体氧化和葡萄糖生成的速率。传统的研究方法通常在实验室的细胞或试管中进行,难以准确反映体内的情况。Shulman说,天然环境至关重要,与人工环境相比,天然环境会显著改变代谢。
图片来自Cell Metabolism, 2024, doi:10.1016/j.cmet.2024.07.023
实验结果
在他们的研究中,研究志愿者被注入了三种稳定(非放射性)同位素的混合物。他们观察了12名健康志愿者的肝脏脂肪代谢情况,并将其与13名患有MASLD(伴有炎症的脂肪肝)的研究志愿者和13名患有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变性肝(MASL,一种不太严重的脂肪肝)的志愿者进行了比较。研究者发现,所有三组人的肝脏线粒体氧化率相同,这与之前的一些研究结果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肯定了其他一些研究结果。
研究者还为研究志愿者输注了胰高血糖素,这是一种刺激葡萄糖生成的激素。这种激素使健康志愿者组和MASL组的肝线粒体脂肪氧化率提高了50%至75%。Shulman说: 这表明,增加胰高血糖素不仅能减少能量摄入,还能增加肝脏能量消耗,从而对减少肝脏脂肪产生额外的有益影响。
结论与展望
这一关于胰高血糖素的发现表明,提高这种激素水平的药物可能通过增加能量消耗来治疗脂肪肝。GLP-1激动剂药物,如塞马格鲁肽(semaglutide),可以通过促进体重减轻和减少总体能量摄入来缓解MASLD患者肝脏脂肪过多的问题。Shulman和他的同事们正在努力寻找同样能促进脂肪代谢的方法。事实上,最近发现将GLP-1激动剂与能提高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化合物配对使用的实验性联合药物能有效治疗脂肪肝。
接下来,Shulman和他的团队希望用他们的方法来测试这些药物和其他与代谢相关的药物对肝脏代谢的影响。他们还希望对患有MASLD和MASH的志愿者进行更长时间的跟踪研究,以了解胰高血糖素对肝脏代谢的有利影响是否会持续,这对任何成功的治疗都非常重要。(100yiyao.com)
参考资料:
Kitt Falk Petersen al. . Cell Metabolism, 2024, doi:10.1016/j.cmet.2024.07.02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Science:代谢病新曙光!锁定FPR2,为干预神经酰胺诱导的肥胖与糖尿病开辟新途径! (2025-05-10)
- 《自然·代谢》:太神奇了!科学家首次证实,大脑和肠道之间可双向互动,下丘脑可以在2 (2025-05-10)
- Nature:细胞的“压力山大”时刻,揭秘生命应对手忙脚乱的终极智慧 (2025-05-09)
- 上海交大/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合作最新Nature论文:为这一世界难题带来全新解决方案 (2025-05-09)
- 老年医学科建设与治理指南 (2025年版) (2025-05-09)
- 憾失诺奖!陈列平在Nature Medicine发文,回顾自己发现PD (2025-05-09)
- Nature头条:有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刷手机时间更长 (2025-05-09)
- Cell:核糖体“撞车”引发的基因命运!m⁶A调控mRNA降解的意外发现! (2025-05-08)
- 赛诺菲亮相第二十七届科博会 (2025-05-08)
- EHJ:震惊!接种带状疱疹疫苗竟能大幅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且保护效应长达8年时间 (2025-05-08)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