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药网首页 > 医药资讯 > 医疗器械行业 > 从“小奇迹”到新突破!两篇Nature:2型免疫反应为CAR

从“小奇迹”到新突破!两篇Nature:2型免疫反应为CAR

来源:100医药网 2024-10-03 10:28

希望这两项研究:一项是临床前机理研究,一项是临床研究,将激励这个领域挑战癌症免疫疗法中以1型免疫为中心的现有模式,并重新审视2型免疫反应的作用。

2012年,7岁的Emily Whitehead成为第一位接受开创性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以对抗急性淋巴细胞(ALL)复发的儿童患者。

十二年后,Emily的病情得到缓解,并成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名学生,而这种疗法正是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发的。但对许多人来说,战斗仍在继续:半数以上的ALL患者在接受CAR-T细胞疗法一年后复发。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洛桑联邦理工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克利夫兰诊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接受CAR-T细胞疗法的患者的样本发现,与寄生虫感染有关并被认为在癌症免疫中起负面作用的2型免疫反应,实际上与癌症的长期缓解呈正相关。这可能标志着癌症治疗的范式转变。

相关研究结果于2025年9月25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 Single-cell CAR T atlas reveals type 2 function in 8-year leukaemia remission 。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工程学院免疫工程生物材料实验室主任Li Tang解释说: 这项研究的目标是确定像Emily这样长期存活的ALL患者的CAR-T细胞是否具有某种与复发患者不同的特征。

在CAR-T细胞疗法中,称为T细胞的白细胞被提取出来并经过基因改造,以表达某些能更好地靶向患者癌症的嵌合抗原受体(CAR)。改造后的CAR-T细胞会被移植回患者体内,部分CAR-T细胞会被保留下来用于研究。

图片来自Nature, 2024, doi:10.1038/s41586-024-07762-w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使用了来自82名ALL患者和6名健康对照者的近70万个CAR-T细胞,并构建了基因表达图谱来分析每个细胞。该图谱显示,长期存活的ALL患者的CAR-T细胞确实有一些特别之处:它们含有某些通常与所谓的2型免疫反应有关的蛋白,特别是细胞因子IL-4等。

1型免疫反应历来是CAR-T细胞疗法等癌症疗法的目标,与之不同的是,2型免疫反应是用来对抗寄生虫等免疫威胁的。在此之前,人们一直认为2型免疫因子对抗击癌症没有作用,甚至会促进肿瘤生长。但是,这项研究中用于构建细胞图谱的数据表明并非如此。研究团队注意到,2型免疫因子的存在与ALL八年无复发缓解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相关性。

为抗癌竞赛注入能量

Tang强调说,这项细胞图谱研究的结果虽然重要,但只是相关性的。他说: 我们并没有证明2型免疫反应与癌症缓解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但由Tang实验室领导、同时发表在Nature期刊上的第二项新的研究表明,IL-4可能会改变T细胞的代谢,使它们在对抗肿瘤时 重新焕发活力 。

第二项研究旨在探究2型免疫反应的机制,研究团队比较了单独使用1型CAR-T细胞免疫疗法和1型/2型联合免疫疗法对小鼠肿瘤的影响。这种联合疗法包括一种改良的、持续时间更长的IL-4细胞因子。

相关研究结果于2025年9月25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 The type 2 cytokine Fc IL-4 revitalizes exhausted CD8+ T cells against cancer 。

实验结果

这些接受1型/2型联合疗法的小鼠不仅治愈率更高(86%),而且由于免疫记忆的作用,即使免疫系统再次受到癌细胞的侵袭,它们的存活率也会提高。对这些数据的仔细分析显示,这种改良的IL-4似乎会促进糖酵解 一种为细胞提供能量的重要代谢途径。研究团队推测,就像马拉松比赛中的碳水化合物点心一样,IL-4等2型免疫因子能为筋疲力尽的T细胞补充能量,重振它们的抗癌能力。

未来展望

Tang说: 我们想看看能否利用2型免疫反应来增强目前的免疫疗法,因为目前的免疫疗法都是以1型免疫为中心的。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1型免疫反应和2型免疫反应可以协同作用,就像阴和阳一样。我们的研究不仅揭示了这两类免疫反应之间的协同作用,还揭示了通过整合2型免疫因子推进下一代癌症免疫疗法的创新策略。

总之,我希望这两项研究:一项是临床前机理研究,一项是临床研究,将激励这个领域挑战癌症免疫疗法中以1型免疫为中心的现有模式,并重新审视2型免疫反应的作用。 (100yiyao.com)

参考资料:

Peter Rodriguez et al. . Nature, 2024, doi:10.1038/s41586-024-07762-w.

Bing Feng et al. . Nature, 2024, doi:10.1038/s41586-024-07962-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返回顶部】【打印】【关闭
扫描100医药网微信二维码
视频新闻
图片新闻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