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樊荣团队开发全球首个临床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样本的空间全转录组测序技术 |
来源:生物世界 2024-10-04 10:11
在约2300种已知的人类成熟microRNA中,Patho-DBiT在MALT切片中检测到了1352种microRNA,其映射序列的长度峰值为21个核苷酸,与此类小RNA的已知长度完全一致。耶鲁大学樊荣团队白志亮博士等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 上发表了题为:Spatially exploring RNA biology in archival formalin-fixed paraffin-embedded tissues 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全球首个临床级FFPE样本空间全转录组测序技术 Patho-DBiT。
该平台巧妙地利用FFPE样本中自然发生的RNA片段化,向广泛多样的RNA分子原位添加poly(A)尾,结合微流控条形码标记和算法创新,成功实现了对临床存档FFPE组织的全覆盖、逐碱基的空间全转录组测序。
Patho-DBiT通过对完整mRNA、缺失poly(A)尾的片段化mRNA、各类大/小非编码RNA、剪接异构体以及携带单核苷酸变异(SNV)的前体RNA进行空间条形码标记,精确解码了FFPE复杂组织中丰富的RNA生物学信息,包括单细胞级mRNA图谱、非编码RNA表达、可变剪接、遗传变异、microRNA调控及RNA动态变化等(图1)。
图1.Patho-DBiT技术流程及全场景空间分析能力
研究团队在不同组织类型和空间分辨率下对Patho-DBiT进行了充分验证。在小鼠脑冠状切片的分析中,Patho-DBiT在50微米的空间像素中平均检测到6786个基因和31063个独特分子标记(UMI)。聚类分析精确重构了大脑组织的解剖结构,其空间排列与Allen小鼠大脑图谱上相似切片的区域注释高度一致。此外,Patho-DBiT捕获了调控大脑重要功能的基因及其区域性剪接异构体的表达,其空间分布与一套独立的、通过长读长纳米孔测序获得的新鲜冷冻脑样本数据相吻合。在对室温下存放超过5年的T细胞样本的分析中,Patho-DBiT揭示了淋巴瘤发生的基础生物学机制。其转录组捕获的准确性通过在相邻组织切片上使用CODEX技术进行的高重度荧光空间细胞分型分析得到了验证。
研究团队接下来使用了100 100的微流控设备,以20微米的像素尺寸对10,000个点进行条形码标记,空间解析了被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MALT)的临床肿瘤活检样本。该组织已在室温下存放超过三年。Patho-DbiT通过一次试验即获得了该样品的多重信息。首先,对基因表达矩阵的无监督聚类分析识别出20个亚群,这些亚群在空间上与组织学结构高度一致。即便是数量较少的特定区域细胞类型,Patho-DBiT也能精准检测,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验证了其可靠性。
研究团队进一步使用最新开发的计算平台iStar,将分层组织学图像特征提取与转录组学数据相融合,成功实现了单细胞水平的空间基因表达映射,大幅提升了空间细胞异质性的解析能力(图2)。其次,Patho-DBiT能够捕获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序列变异,并生成空间SNV表达矩阵。它无需依赖已知标记物,通过无监督聚类即可区分肿瘤亚克隆与非恶性细胞,并预测克隆进化关系。此外,该MALT组织的测序数据中有35%的序列映射到了非编码RNA,Patho-DBiT捕捉到了从数十到数千种不同非编码RNA分子的空间分布及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图2.通过iStar增强的MALT样本高分辨率空间组织结构
研究团队专门对microRNA进行了深入分析,因为它们在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病理中起到重要调控作用。在约2300种已知的人类成熟microRNA中,Patho-DBiT在MALT切片中检测到了1352种microRNA,其映射序列的长度峰值为21个核苷酸,与此类小RNA的已知长度完全一致。通过对肿瘤区域和非肿瘤区域的microRNA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研究团队在空间上绘制了microRNA在肿瘤发生中的调控网络。
最后,研究团队使用10微米像素分辨率的微流控设备对弥漫性大B(DLBCL)切片进行了单细胞水平的空间分析。值得注意的是,该切片与MALT样本同时从同一位患者的胃部不同区域采集而来。相比低度恶性的MALT淋巴瘤,DLBCL具有更高的恶性和侵袭性。通过Patho-DBiT技术,研究团队得以在细胞水平上精确绘制从低级别肿瘤向高级别肿瘤演化的分子图谱,深入揭示了转化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肿瘤微环境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
论文通讯作者、耶鲁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樊荣教授指出:这是我们第一次能够直接 看到 各种RNA分子种类,了解它们在临床FFPE组织切片中的位置以及它们的功能。使用这一工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每种RNA分子复杂而有趣的生命周期,而不仅仅是知道每个基因是否表达。我认为这将彻底改变我们未来研究人类生物学的方式。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耶鲁大学血液病理科主任、资深病理学家Mina Xu(徐路青)教授对这项技术的使用充满热情: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癌症诊断的医生,我对Patho-DBiT所能看到的细节感到非常惊讶。我认为,这种深入的分子分析将会极大推动我们对肿瘤生物学的理解。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耶鲁大学遗传系卢俊教授表示,非编码RNA是生物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然而现有的空间组学技术在捕获非编码RNA方面存在局限。许多非编码RNA,如microRNA和tRNA等,在生物体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atho-DBiT提供了一个优异的解决方案,不仅能够绘制组织样本中蛋白编码RNA的二维表达图谱,还能同时捕获对应的非编码RNA表达图谱。该技术为探索非编码RNA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及研究包括癌症在内的疾病注入了全新动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医药网新闻- 相关报道
-
- Cancer Res:科学家识别出一种有望开发出新型胰腺癌疗法的特殊酶类靶点 (2025-01-21)
- Nat Rev Mol Cell Biol:综述文章阐释如何利用类器官来模拟人类大脑的发育和疾病发生过程 (2025-01-21)
- 天天熬夜,人真的会“变傻”吗?研究证实:熬夜损伤大脑!睡眠压力会促使神经元突触减少、影响大脑“排毒”,增加痴呆风险 (2025-01-21)
- Nature:利用人工智能设计的新型蛋白可有效中和蛇毒中的毒素 (2025-01-21)
- Nature子刊:西湖大学王寿文/李莉开发了首个基于表观突变、无需基因编辑的谱系追踪工具! (2025-01-21)
- Biomedicines:揭示宿主和细菌细胞外囊泡在人类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2025-01-21)
- Nature子刊:浙江大学刘婷/方东/黄俊团队发现与BRCA1/2合成致死的新通路,为癌症治疗带来新靶点 (2025-01-18)
- Nature:利用lentiMPRA技术解锁基因表达的秘密 (2025-01-17)
- Cell Host Microbe:新型免疫靶向性策略或有望控制机体肺结核的进展 (2025-01-17)
- Cell:科学家识别出能帮助癌细胞躲避CAR (2025-01-16)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