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爱上刷手机该不该阻止?最新研究:社交媒体或成中老年人的“心理良药”!使用社交媒体有助于降低抑郁症发生率 |
![]() |
中老年人爱上刷手机该不该阻止?最新研究:社交媒体或成中老年人的“心理良药”!使用社交媒体有助于降低抑郁症发生率
来源:100医药网 2024-10-16 09:21
本研究结果表明,社交媒体活动不仅能够预防老年群体无抑郁症状个体发展出抑郁症,还能帮助已有抑郁症状的个体缓解症状抑郁症近年来已成为中国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这一问题进一步加剧。然而,过去的研究多集中于年轻的互联网用户群体,对中老年人群的抑郁症状研究较为有限。
近日,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Changwei Li研究团队在Transl Psychiatry发表了题为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media use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Chinese adul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在中老年人群中,社交媒体使用与抑郁症状发生率较低密切相关,并且对已有抑郁症状的个体,社交媒体的使用有助于其转为非抑郁状态。
研究背景
本研究基于9121名基线(2018年)无抑郁症状的参与者和5302名基线已表现出抑郁症状的参与者,分别探讨了社交媒体使用与抑郁症状发生及缓解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到2020年,中年及老年中国人群的总体抑郁症状流行率为36.0%(95% CI: 34.8%-37.1%),且该流行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70至80岁年龄段的抑郁症状最为显著,而80岁以上人群的流行率略有下降。此外,女性的抑郁症状流行率明显高于男性,农村地区的流行率高于城市和郊区,尤其是农村女性的抑郁症状流行率高达50.3%。
图:2020年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调查参与者中按性别、居住地区和10岁年龄组划分的抑郁症状患病率
在地理分布上,西部省份如青海、甘肃、重庆和湖北的抑郁症状流行率接近或超过50%。其中,青海省的流行率最高,达78.2%。这一现象可能与青海地区的特殊环境因素有关,如高海拔、低温、低氧、强紫外线辐射以及较低的居住绿化水平。此外,青海经济相对落后,居民收入较低,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差,同时不健康生活方式(如饮酒)盛行,这些社会经济、行为和环境因素共同促成了该地区抑郁症状的高发。
抑郁症状的发展
在9121名无抑郁症状的参与者中,有2071名(22.7%)在两年内发展出了抑郁症状。与未发生抑郁症状的个体相比,发生抑郁症状的个体普遍年龄较大,男性比例较低,更多居住在农村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婚姻状况上多为离婚、丧偶或未婚。这些个体生活方式相对不健康,吸烟和饮酒频率较低,睡眠时间较短,且患有更多的慢性疾病。
在5302名基线已表现出抑郁症状的参与者中,研究发现有1920人(36.2%)在两年内转为非抑郁状态。与那些持续处于抑郁状态的个体相比,抑郁症状缓解的个体往往年龄较轻,男性比例较高,更多居住在城市和郊区,受教育程度较高,婚姻状况较为稳定,与配偶共同生活。此外,这些转为非抑郁状态的个体睡眠时间稍长,慢性病数量较少。
社交媒体的作用
在社交媒体使用与抑郁症状的关联上,研究显示,在无抑郁症状的参与者中,2018年参与社交媒体活动的人群,在两年内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降低了24.0%(95% CI: 10.0%-36.0%)。其中,玩游戏(OR=0.59, 95% CI: 0.42 0.84)、使用移动支付(OR=0.67, 95% CI: 0.54 0.84)和使用微信(OR=0.75, 95% CI: 0.63 0.89)与抑郁症状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设备相比,使用手机进行社交媒体活动的个体抑郁症状发生风险显著降低(OR=0.78, 95% CI: 0.66 0.93)。
表:在中国健康与退休纵向研究(CHARLS)的9121名基线时无抑郁症状的参与者中,基线时每种社交媒体活动和参与社交媒体活动的方法与事件抑郁症状的相关性以及2年随访期间CESD评分的变化(2018年)
对于2018年已表现出抑郁症状的参与者,2020年开始使用社交媒体的1457人中,转为非抑郁状态的可能性明显提高,尤其是那些开始参与三种或以上社交媒体活动的个体,抑郁症状缓解的可能性增加了24%(OR=1.24, 95% CI: 1.05 1.46)。相比之下,从未参与社交媒体活动的个体抑郁症状的持续率较高。
总之,研究结果表明,社交媒体活动不仅能够预防老年群体无抑郁症状个体发展出抑郁症,还能帮助已有抑郁症状的个体缓解症状,尤其是那些在两年内持续活跃于社交媒体的个体,其抑郁症状缓解的几率最高,达到了36%(OR=1.36, 95% CI: 1.09 1.72)。(100yiyao.com)
参考文献:
Qi, Y., Zhang, C., Zhou, M.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media use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Chinese adults.Transl Psychiatry14, 430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398-024-03142-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零糖并不健康!华人学者证实,常见人工甜味剂阿斯巴甜伤害心血管 (2025-02-24)
- eLife:破坏细胞蛋白中的单一氨基酸或能让乳腺癌细胞的行为像干细胞一样 (2025-02-23)
- Cell:新研究揭示DNA错配修复基因在亨廷顿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2025-02-23)
- Cell:一种非工业化饮食可以降低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 (2025-02-23)
- 影响因子503!医学神刊CA首次发表临床试验论文,来自中国团队 (2025-02-22)
- Cell:新研究表明八种精神疾病具有相同的遗传原因 (2025-02-22)
- 发缝宽、掉发多?Sci Rep毛囊类器官研究:脂质可借HIF (2025-02-21)
- Nature:胰腺癌的神经黑客行动!秘癌细胞如何“策反”神经元加速扩散 (2025-02-21)
- Nature:新研究揭示肠道中的肠嗜铬细胞触发慢性疼痛机制 (2025-02-21)
- 《自然·通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团队发现肿瘤肝转移灶的“守护神”! (2025-02-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