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自身免疫病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
![]() |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3-01 10:40
该研究揭示了自身免疫病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一致性关联,为探索自身免疫如何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奠定了基础。(AD)是一种使人衰弱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伴随着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由于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其患病率正在上升。阿尔茨海默病在生物学上的特征是大脑中存在淀粉样蛋白斑块和 tau 蛋白沉积。过去几年,延缓认知能力下降的疗法一直是阿尔茨海默病研究的重点,鉴于目前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方法仍无法完全恢复正常的认知能力,因此了解潜在风险和发病机制以便在更早阶段治疗该疾病,显得尤为重要。
之前已有许多研究提示,系统和慢性炎症可能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潜在作用。事实上,迄今发现的阿尔茨海默病相关遗传变异中,超过一半主要在免疫细胞中表达。此外,多项研究指出,在阿尔茨海默病实验动物和人类模型中,诸如 NLRP3 炎性小体和补体系统等免疫通路出现失调。然而,在不同的人群中,免疫系统在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表型层面所起的作用程度仍知之甚少。
自身免疫病是慢性免疫失调的一个潜在来源,其与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风险关联尚未得到充分阐明。此外,自身免疫病也表现出与阿尔茨海默病类似的性别差异,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这表明生物学机制与临床表型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联,但这种关联尚未得到量化。因此,研究自身免疫病患者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风险关系,将为全面了解自身免疫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因素以及在不同性别中的作用提供有力途径。
2025年2月24日,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在Cell 子刊CellReportsMedicine 上发表了题为:Exposure to autoimmune disorders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Alzheimer s disease risk in a multi-site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analysi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基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斯坦福大学的超过 30万人的电子健康记录,分析了 26 种自身免疫病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风险关系。结果显示,自身免疫病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加 40%-70% 相关,这种关联主要由内分泌系统、胃肠道系统、皮肤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的自身免疫病所驱动。该研究还发现,在自身免疫病人群中,女性自身免疫病患者的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高于男性。
该研究揭示了自身免疫病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一致性关联,为探索自身免疫如何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奠定了基础。
已有假说认为自身免疫可能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但在不同人群中评估自身免疫病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临床关联,一直存在困难。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对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斯坦福大学的的电子健康记录(EHR)的30万患者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自身免疫病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以及性别差异。
分析结果显示,自身免疫病患者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比非自身免疫病患者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高出 40%-70%,尤其在胃肠、内分泌、皮肤和肌肉骨骼等自身免疫病类型中更明显。调整年龄、合并症等因素后,二者之间的关联依然稳健,这提示了免疫失调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独立风险因素。
该研究还发现,女性自身免疫病患者的阿尔茨海默病风险高于男性,且阿尔茨海默病的性别差异在自身免疫病人群中依然存在:女性自身免疫病患者的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3.0%)高于男性(1.9%)。
对于不同的自身免疫病类型,炎症性肠病(胃肠系统)、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内分泌系统)、1 型(内分泌系统)和性(肌肉骨骼系统)等自身免疫疾病的阿尔茨海默病风险较高。
此外,该研究进一步发现,自身免疫病患者的阿尔茨海默病年龄平均要早 0.6-1 年,且女性发病更早(女性 75岁 vs 男性 76.7岁)。
总的来说,该研究揭示了自身免疫病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一致性关联,为探索自身免疫如何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奠定了基础。这项研究提示我们,自身免疫病患者需加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筛选,尤其是女性自身免疫病患者以及特定类型的自身免疫病患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100医药网”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100医药网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100医药网”。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100医药网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相关报道
-
- 你以为疱疹病毒1型感染只引起小溃疡?Brain Pathol研究发现它还会捣乱Tau蛋白,诱发阿尔茨海默病! (2025-04-23)
- Neuron:上海科技大学钟桂生团队破译耳聋基因增强子,带来耳聋基因治疗新策略 (2025-04-23)
- 第六轮 (2025-04-22)
- Nature Cancer:钱文斌/梁爱斌/孙毅/童向民团队发布新型CAR (2025-04-22)
- 解读:许可出口牛黄试点用于中成药临盆无关事项 (2025-04-22)
- 帕金森的幕后黑手找到了?Science封面研究解密:帕金森病溶酶体调控枢纽Commander复合体 (2025-04-22)
- Neuron:陆军军医大学谌小维等发现了一种用于声音处理的平行的丘脑皮层回路 (2025-04-21)
- JAMA Psychiatry:艾司氯胺酮联合SNRI vs SSRI——哪种方案更优?5年真实世界研究揭秘 (2025-04-21)
- 餐桌上的隐形推手?Science:新研究揭示ω (2025-04-21)
- 我国充沛发扬西医药特点劣势,保证活动安康 (2025-04-21)
- 视频新闻
-
- 图片新闻
-
医药网免责声明:
- 本公司对医药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本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医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联系QQ:896150040